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47|回复: 0

[文章]:城市化大讨论!(抛砖引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10 18: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


一、引言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当今世界已迈进了以经济竞争为轴心的全球化时代,全球形成了一个由资本、金融、信息、技术构成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网络。国家、区域和城市是这个网络上大小不等的结点,发达的大都市连绵区聚集了世界的先进技术、综合机构及科研力量,是全球化网络的支撑体系。处于这样一个网络中,国家、城市或主动或被动地日益走向开放化,与外界发生着千丝万缕、难以割舍的联系,而资本、技术、资源则以这种相互联系为载体,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区域的概念在信息化高速公路上被无限地延伸,在城市间全球化的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中,大都市更多地参与国际分工,其职能也趋向全球化。

  经济的全球化使市场经济的内在力量正在以全球市场的形式显示出来,外向型、多元化经济成为追求经济利益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流动的全球化使人们的时空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已很难保持在国家及地区局部地域优势中获得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发展何去何从,我国应选择怎样的城市发展战略,尤其值得我们探讨。

二、全球化及其特征

  "全球化"的概念最初是针对经济领域而言的,而今已经扩展到城市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综观有关全球化的研究以及论述,可以将全球化概括为当代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与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客观历史进程与趋势"。
  美国杜克大学教授阿里夫·德里克认为全球化具有以下特征:①资本与生产过程的全球化。资本将在全球范围内流通,投资总是在寻求其最适宜的土壤。②生产无中心化,管理集中化。生产在全球范围内扩散,由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扩散;而与之相反,管理越来越趋向于集中,集中于世界级的大都市。③跨国公司已经取代国家市场成为经济活动中心。跨国公司及其高度灵敏的分支机构伸入世界经济的方方面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④全球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社会和文化上也开始同质化。作为经济活动载体的城市,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无疑首当其冲,其发展结构及宏观策略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脱离全球化及其特征的大背景来谈城市的发展,即使不论为空谈,也只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三、我国现行城市发展战略方针评述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经历了一个相对较快的增长期,城市化进程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进而引发了"控制派"和"发展派"之争。有鉴于西方发达国家曾经历过的教训,国家制定了"控制发展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方针。尽管如此,关于"控制"与"发展"之争仍未平息,并且扩大到对整个战略方针的争论上来。

  "控制派"认为:①控制不是限制发展,而是走内涵发展道路;②人口失控不能证明人口不需要控制,而是控制办法要更新;③中等城市经济也不差,应控制大城市特大化;④人口大量进城是不堪设想的社会问题;⑤社会财富资源涌向城市,更加扩大了城乡差别;⑥污染严重到超过自然净化能力。

  "发展派"认为:①大城市病不是城市本身固有的,而是重生产、轻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的政策所导致的;②大城市高效、有活力,拥有资源、技术人才的优势,能充分地发挥资金的作用,"好钢用在刀刃上";③中小城市不见得没有城市病,许多小城市的污染更严重;④中小城市由于资金、技术等所限,以及观念的落后,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⑤许多地方发展目光短浅,追求片面效益、当前利益,无可持续发展可言。

  时过境迁,控制与发展之争已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态城市"、"山水城市"、"信息城市"等模式的探讨。然而,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城市病"并没有像瘟疫那样到处蔓延,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提高,得到了比较有效的遏制;大城市规模并没有有效地得到控制,其增长仍然迅速;"遍地开花"的小城镇的虚假繁荣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更大的问题,已引起诸多学者的反思。大城市的毛病不在于大,而在于是否有大而合理的结构。因此,基于新的城市发展背景--全球化背景,审视我国的城市发展战略方针,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发展

  1.后工业化及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的新特点 城市发展经历了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城市的发展更多地表现为对信息的依赖,对城市地位及作用的衡量已扩大到全球的范围,一个城市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取决于其贸易、金融等对外经济发展条件,以及信息、技术等发展的革命性力量的大小。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的发展方向为:①开放的,信息化、技术化的系统。城市的开放已超越了地区和国家的界限,其经济及社会活动受地方性的约束越来越小,而更多地遵从全球性的惯例和游戏规则,参与全球性的竞争与合作,并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扮演着一定角色,而不仅仅满足于区域的中心地位。②生产的全球化扩散与管理的高层次集聚。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如原材料来源、劳动力来源、交通设施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弱化,而快速与准确地收集与传递信息、进行信息的交流更加重要,从而导致了生产的分散与管理、信息交流的集聚。③由生产的全球性扩散与管理的高层次集聚,引起了城市的全球化职能分工。越发达的城市,其信息收集与传递、技术创新能力就越强,能够集中提供金融、法律服务等功能,而生产的物化劳动则由相对不发达的城市地区来承担。④全球化城市系统。任何一个城市或城市群既是区域网络的结点,又是全球化城市网络的结点。城市或城市群依据其职能分工的不同,在网络上扮演一定的角色,从而形成不同的层次,呈现出全球化的核心一边缘关系。

  2.我国城市发展的整体战略 基于对以往城市发展的反思以及对新的全球化背景条件的认识,我国的城市发展战略方针应立足于长远的发展,使城市参与全球职能分工,参与全球的信息交流,适应全球化的游戏规则。

  (1)依托大城市,培育"全球城" 吴志强教授在其《"全球化理论"提出的背景及其理论框架》一文中指出:"全球城"是指"一个将全球性服务的功能作为其自身生存功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全球城"主要是面向全球服务的,而不单单是区域的中心。更进一步地说,全球城应具有下述特点:①世界经济组织的高度集中点;②金融与特殊服务业的集中点;③先导产业的基地,创新发明?quot;摇篮";④创新产品的市场。目前除香港外,我国的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亦已初具全球城的规模档次,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结构的调整,这些城市将逐步强化其在全球的地位和作用。全球城的培育应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全球化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发明创新为主导,走集约化、外向型、管理化的道路。

  (2)协调发展大都市连绵区 城市与区域的协调是城市得以发展的有力支撑。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哥特曼(Jean Cottmann)在研究了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城市群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后,提出了大都市连绵区的概念,并提出了大都市连绵区所具备的5个条件。城市基于自身发展的优势及劣势,与其它城市相互作用,形成一定分工的等级规模体系,局部的不均衡的存在需要正视,同时需要注重大范围的协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的非均衡增长与大范围协调宏观上更多地表现为以全球城、国际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及城市连绵区在全球范围内的职能分化、市场竞争与协作。近年来对我国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连绵区的研究逐渐增多,对其发展也提出了许多较切实可行的战略。需要大力呼吁的是,大都市连绵区的发展应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域的局限,放眼国际市场,从战略政策层面上,真正做到技术携手、资源共有、信息共享,使城市产业实现跨区域的横向联合,走向全球化市场?几届政府一本"经",关键是看"经"的战略性与实施的连续性。

  除长江三角洲连绵区外,我国的沿海地带,沿江(长江)与沿河(黄河)地带的城市发展基础较好,要正视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以先进带落后,实现共同协调发展。发展大都市连绵区,使其成为我国城市参与全球职能分工、进军国际市场的坚强后盾与有力支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将深刻影响全球城市网络的布局。

  (3)建设和谐、有序、集约、可控的城市体系任何一个城市都和其它城市发生着各种联系,存在着空间交互作用(spatial-interaction),这种联系和作用可通过资本、信息、产品技术等等流动来实现,并可划分为全球性、全国性、地区性流动三个层面。在全球化背景下,信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意义上可达性的概念,无论从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城市对外辐射、影响力范围已从区域扩展到全球。对全球城及区域中心城市而言,全球性空间交互作用(Global spatial-interation)已上升为主要作用或大大加强。尽管如此,地区内的区域整合、区域协调发展依然是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全球城、区域中心城市的全球化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98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从法制上进一步强调了编制城镇体系规划的必要性、重要性。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观念上、体制上等诸方面原因,城镇体系规划基本上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点缀与摆设,造成区域范围内城市职能分工无序,资源不能在大范围内整体配置、集约使用,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削弱了市场竞争机制。城市体系中往往是杂乱、不和谐和相互制肘,规划跟着领导走",未能防止一些短视的、不合理的区域发展行为。区域的不和谐发展则使中心城市很难迈向全球市场,参与全球竞争与协作。因此,必须适应全球化的新背景、新形势,建设和谐、有序、集约、可控的城市体系。

  近年来,浙江在全国率先编制了全省城市体系规划,许多地方也开始单独编制地方城镇体系规划,在观念转变与行动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关键还是要从战略上高度重视,体制上逐步理顺,政策上大力扶持。

五、结语

  我国城市发展战略选择是关系到国家总体城市发展政策方针的全局性问题。过去虽然许多学者对原来的战略方针提出了种种批评,认为我们不应出于"城市病"的忧虑而患上"恐城病",但并没有将我国的城市发展战略方针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下来考察,没有将城市发展战略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职能分工与协作,以及城市产业的全球市场化导向联系起来。而这正是本文的主题。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9-29 06:23 , Processed in 0.176550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