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44996
- 积分
- 0
- 精华
- 贡献
-
- 威望
-
- 活跃度
-
- D豆
-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1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内容提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速度在加快,人类居住环境却不尽人意,本文就如何提高城市建设品位, 从自然环境整体上思考城市、设计城市、建设城市和发展城市。现代城市建设必须尊重历史、维护生态自然环境,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 城市 自然环境 居住 规划
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生产及科学技术等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居住环境质量在不断下降,城市中的绿地被拥挤的房屋所替代,江流湖泊的水也在变色。人们渴望自然环境,也希望能在城市中、在建筑的室内外见到更多的自然景象,置身于绿色的天地之中,城市美离不开山与水,不同的自然地形,不同的水体,对城市艺术面貌的组合,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思考城市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在生活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如何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物质和能量高度集中的快速运转的区域,是人口、产业最密集的场所,是以人为主体的环境系统。古代城市,多是依山傍水,是一个地区的封建统治的 、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城是一种防御性构筑物,市是交易的场所。从防御和贸易的要求出发,城堡多选在湖边、山顶或运河沿线。
1、从生活和美学的要求讲,城市周围无山,将缺少韵味,所以即使必须在平地建城时,也会用远山做背景,也有堆土成山,挖土成池。再配置适当的绿色植物,就可增加生动活泼的气氛,使城市获得丰富的轮廓线。如北京在封建时代就利用了自然环境,人工堆筑的土丘,挖土成湖,进行大面积的绿化,布置高低不同的建筑物,形成北海、中南海、中山海、景山、故宫等丰富而有变化的主题轮廓和气氛不同的空间。杭州西湖、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些城市都因山和水而闻名,山和水可以为人类提供清新空气,美丽环境,愉悦的心情,带来美的视觉享受。用山造景,层峦叠嶂,有鲜明层次和优美的轮廓线,形成优美的剪影。用水造景,水有形海、河、湖、涧、瀑布、泉水都是有一定形象的实体,有一定的风韵。用水成景,物体的影像落入水中会反映出倒影,构成水景美。泉流的淙淙声,瀑布的轰鸣声,河流的潺潺声,海浪的拍岸声,形成听觉美。山水构成更是胜景,江河穿越于重峦叠嶂之中,虚实对比,平面结合,表现出了雄伟、壮丽的景色,在多山、多树的自然环境里,鸟类、野生动物等常常出没于山林。在多湖泊、水网发达的天然水体中,蕴藏鱼类等水生动植物。说明在优美的居住环境,可满足居民多方面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优美的环境离不开丰富的绿地,而绿地除在美化环境方面具有独特的美学功能外,还能改善居住区的生态环境,满足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需求。其次,优美的人居环境可调节人的情绪和心理,现代社会高节奏与紧张的工作,使人们回到居住区后在心理上需要得到适当的放松,并带给人们心旷神怡的感觉。因此,环境美具有“心理医生”的功效。
3、优美的人居环境可增加居住区的舒适性,环境幽雅不仅可增添居住区的文化品位和“家园感”。使居住区显得更加舒适与温馨,而且还可提高居住档次,增加居住区的诗意,并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建设品位。
二、城市建设与自然的结合
提高城市建设品位必须自觉维护生态环境,在城市建设中,要使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拉萨的布达拉宫建筑群依山而建,并将最主要的建筑布置在山顶,充分发挥了山势的作用,取得了雄伟壮丽的效果,杭州西湖、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些城市都因山和水而闻名。众多的古建筑、历史文化名城都是很好地与地域、地貌相融和自然特征和谐共处,才经的住历史的考验,经久不衰。城市设计的目的是为市民创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设计人在城市空间的活动。是为了建立城市良好的视觉效果,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以满足市民物质与精神不断提高的要求,保证城市社会生产、生活高效优质运行。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我们要遵循以下原则:
1、特色原则。在对城市区位分析,自身特色、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情况等深入细致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立城市的经济格局,自然整体氛围,民俗风情,建设风格以及景观风貌等。
2、传统风貌的保护和更新原则。城市要由数量、空间大扩展的阶段转入到提高内涵、追求质量、品位、文化的阶段;城市要由过去的大拆大建、粗放开发转入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文明开发。城市中的寺院、特色民居等建筑都要严格保护,在修建过程中,都要整旧如旧,保持原有的特色,这是城市中独特的人文景观。同时对其周围的地形、地貌、植被等加以保护。突出传统建筑的主导地位,新建和改建的建筑要同其保持呼应,具有强烈的而统一的场所感和文脉的关联性。
保护挖掘特色并不意味着不能有机更新,研究哪些要素特色是不能动的,须原封不动地保护,哪些要素是可以更新的,通过研究要尽快把传统风貌、民居、园林景观作为文化遗产加以总结,才能更好地形成城市的特色。
3、环境设计原则。从生态学角度来分析建筑和城市、园林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人的元素组群的外延。由于人的非凡的创造力和能力的作用,通过对建筑物以外的环境进行形态设计。其具体内容是按照美学原理,运用建筑群体的空间构图手段,通过对居住区的建筑风格、艺术布局、绿化及环境小品(如雕塑、喷泉、花架、围栏等)的精心设计,营造出来一种优美、亲切、舒适的居住环境,其目的是满足居民多方面的精神和生理需求。规划设计应重视多样化自然景观的保护 和优美人工环境的创造,将人工建造的生活居住区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创造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增添居住区可随时接触到的绿地和水,增加地面的渗水性能,降低地表水径流量,减少居住区内“水泥化”地面。规划设计中还要加强立体绿化,这不仅提高景观的多样性,还能起到隔热、截水、净化空气等效果。创造多样性的居住环境,以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普遍要求,不仅满足居民“住”的需求,还必须满足运动、娱乐、交际、卫生、安全等需求,提供完整系列住宅类型的服务设施,安全有效的道路交通,排除任何形式的污染、体现对老人、儿童、残疾人的关心。功能多样化,活动场地多样化,住宅空间多样化,居民参与规划,自我管理、资源共享,邻里共生,创造安全、舒适的社会环境。
三、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
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不断扩大,城市建设力度也在加大,如何复兴自然景观,把大自然引入城市,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是今后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温州地处浙江省南部,温州环山依水,从自然环境来看,温州是一座风光秀丽、富有山水特色的城市。城内有山有水,城间山水相连,城外山水环抱,拥有山、屿、河、江、海,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旧城依江、新城望海,江心屿、灵昆岛、洞头岛由江入海依次排列,形成了城市的项上明珠;城内华盖、海坛、松台、郭公、积谷山等点缀其间,错落有致;;城外杨府山、翠微山、大罗山、吹台山等四周环绕,风光秀丽;旧时九龙尚有九山河、勤奋河、小南河等留存,温州的母亲河温瑞塘河依然健康流淌,更有“绿肺”三垟湿地调节生态环境。《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方面就突出表现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通过城市规划结构布局的确定,研究景观格局与自然环境的连续性、完整性与多样性,达到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例如保护山体在城市绿化中的重要地位,严格控制山体周围的建设,保证城市中的山体为市民提供开敞空间。拆除城区内山体边缘的部分建筑,尽量显山露水。黄石山和大罗山作为永强片建设的绿色背景,严格禁止沿山边的建设。建设以郭公山、松台山、海坛山、华盖山和积谷山为基础的环城公园。
2、通过研究区域城市的多样性乡土植物和生物栖息地的位置、分布、种类(如湿地、沼泽、河流)及构成,达到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态系统。市区中现有纵横密布的水网系统,应在城市建设中予以保护利用。其中重点保护四纵三横的水系作为城市开敞空间系统的一部分,河道两侧各建设宽50-100米左右的绿化带。其余河道两侧也应保留10-30米左右的绿化带,重现温州的水乡风貌。 3、通过对河流湖海及滨水区(包括滨水、滨湖和滨海)的自然水文过程、空间构成、以及与城市的功能关系的分析。达到维护和恢复河岸的自然形态。瓯北片和七里片可利用其濒临瓯江和楠溪江的特点建设有滨水特色的区域中心。
4、通过判别城市中的湿地的位置、种类与构成,采取遥感与GIS手段进行判别,达到保护和恢复三垟水网作为城市的重要生态湿地系统。禁止从事与水网湿地保护无关的一切建设活动,保持现有的调蓄能力。
5、通过正确认识城郊防护林体系种类及分布(包括河流、道路和农田防护林、防风林、防浪林等)。永强片中心区背靠黄石山,面向大罗山,可发展成独特的山城一体的中心区。将城郊防护林系统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
6、开放专用绿地,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东南-西北向的绿色走廊,以引导东南向风流进入市区。与瓯江大致相同的方向设计了四条东南-西北向的绿色廊道,一是大罗山-三垟,二是龙水-三垟,三是城市道路(建议绿带达80米宽),四是西岑-大嶂山。
7、开放城市空间系统,建立以自然、山体、水面和绿廊等自然要素,与人工广场、林荫道等人工要素组成城市开放的空间系统。
8、通过判别城市的独特性和象征性,对城市景观环境系统与城市形象塑造研究。把温州市建设成为以瓯越文化为依托,以奇山异水、滨海岛屿、高山湖泊和森林公园为特色的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
四、结束语
提高城市建设品位,首先要转变思想,注重环境建设,从自然环境整体上思考城市、设计城市、经营城市和发展城市。现代城市建设必须尊重历史、尊重现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必须从中长期确定城市的整体布局,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形态,以提升城市的总体形象。愿温州的城市建设,在强化山水自然风貌,在城市与山水交融成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方面,走在中国的前例。
参考文献
同济大学等院校合编的《城市规划原理》。
吴恒志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暨开放空间规划研究的探索。城市论坛 2004(6)
单德启 王小斌 《山水城镇》规划设计理念的探索。小城镇建设 2001(10)
4、《温州市总体规划》2002.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