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83|回复: 3

[文章]:人居环境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26 19: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从人居环境视角构建和谐社会
                             ——专家感言“2005城市可持续发展南宁国际会议”  
http://www.Landscapecn.com/news ... 报 网友评论 0 条  


  
  【景观中国11月25日讯】 
  近日,由建设部、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和欧洲委员会研究总局主办,南宁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05城市可持续发展南宁国际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涌彬应邀出席了此次盛会,并就当前国际、国内人居环境发展及研究动态畅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注人居环境的社会性

  王涌彬说,作为人居环境领域的一次国际盛会,“2005城市可持续发展南宁国际会议”基本反映了当前人居环境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通过与参会学术组织及代表的广泛接触,可以感受到,当前我们亟需关注人居环境的社会性。他说:“人居环境是研究人类聚居的科学体系,内涵十分丰富,决不能仅仅局限在房地产开发与建设领域。”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与之相关联的人口结构与人口素质、就业结构变化等社会层面问题都是人居环境研究和建设应该包含的基本内容。从此次“南宁会议”展示的研究成果及关注热点来看,人居环境的社会性已经日益凸现。而且从近年来“世界人居日”全球庆典的主题变化,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人居环境理念的这种发展。上世纪80年代更多的关注住房与居住环境问题,90年代以来对抗贫困、文盲、饥饿、不安全饮用水、疾病和环境恶化等成为联合国人居署及相关学术组织密切关注的问题。

  王涌彬指出,尽管现阶段我国很多组织和机构都在从不同的角度积极探讨人居环境问题,但是从人居环境的视角来探讨构建和谐社会的还很少。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公众参与、外来人口就业、防灾应急体系完善等人居环境社会层面的问题和矛盾将日益突出。前不久在杭州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人居环境高峰论坛”上,已有不少的专家和学者指出,“绿色人居、和谐社会”不仅仅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城市住宅的功能与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前的核心问题是人居环境软环境建设。只有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居环境才能够达到理想的境界。

  加强城市可持续发展

  王涌彬认为,此次会议的主办城市——南宁从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入手,在城市发展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当前人居环境建设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省市将取得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成就列入政府执政目标之一。不少城市还将人居环境与城市发展、商贸活动结合起来。比如杭州、威海等城市的人居节、人居展,亮出了自己精彩的人居名片;北京、广州等城市则明确将“宜居城市”确定为城市的发展目标。

  他说,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城市发展要改变过去“GDP为王”的单一经济衡量标准,从人的需要和发展以及人与自然、资源和谐的角度去寻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建设更加适宜市民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舒适城市环境,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增强城市吸引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既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也是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的价值导向。

  城市开发模式亟需调整

  从一个学术新概念发展到自觉地实践行动,从学者单方面关注和呼吁到全社会的高度认同和重视。近年来,我国人居环境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王涌彬认为,当前这种全社会关注人居环境、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局面是可喜的,但是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关注和重视的层面。

  他说,当前我国正在面临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我国的城镇化是在全球化及信息化的背景下发生的,完全有别于100年前的欧美城镇化。仅从城市人口来看,随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城市人口的计算标准已经发生变化,从前按照人口比例设定的各项指标肯定要改变。同时,城市人口持续增多、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等都会影响到现有的开发模式。现阶段超短时间内的超大规模建设行为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现有的开发模式是否适用于每一个城市,是否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对资源、能源以及环保的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当前“由市场引导城市规划”的思想,以创新的思维迎接新千年的挑战。

  王涌彬认为,从城市层面来看,启动节能省地型城市发展模式——紧凑新城镇理论研究,是在我国特定条件下实现节能省地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积极而重要的工作。

  他强调,当前正是人居环境建设的关键阶段,大量基础性的研究一定要跟上,否则我们的发展和建设会变得盲目。一些发达地区已经证明不适用的路子,不发达地区可能还在作为先进经验积极引进。因此,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积极汲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届亚洲人居环境国际峰会即将召开  
http://www.Landscapecn.com/news ... 国 网友评论 0 条  


  
  【景观中国1月23日讯】 2006年4月18日,在2004年“第一届亚洲人居环境国际峰会(香港)”成功召开的基础上,“第二届亚洲人居环境国际峰会”即将在    福冈市隆重召开。
  此次峰会由亚洲人居环境协会发起主办、联合国人居署驻亚太区办事处、    福冈市政府联合主办,旨在推动亚洲城市化的快速健康发展,加强亚洲各国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验交流,探求亚洲城市化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影响和联系日益紧密。人类所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例如人口爆炸、生态环境的恶化、地区差异加大和城市人口的两极化等,使得世界人民的命运更加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人们日益认识到,只有构筑全球化的生态、经济、文化与社会的体系,人类才能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生存空间。
  亚洲是地球上最大的洲,聚居着世界近60%的人口,历史渊源流长,文化博大精深,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亚洲人居环境建设关乎世界人居环境建设全局,亚洲人居环境问题的解决将是对世界人居环境发展的有力推动。近几十年来,虽然亚洲各国政府和相关组织在解决住房和人居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人居环境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人居环境问题还远未解决,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的同时却忽略了环境建设,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人居环境问题上依然面临严峻形势。有识之士纷纷指出,加强区域合作将是解决人居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化也要求人居环境建设“着眼于全球思考,立足于地区行动”。
  峰会得到了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及亚洲相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支持,同时得到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公共政策委员会以及中华环保基金会人居环境专项基金等协办单位的积极配合。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亚洲人居环境主题大会、亚洲人居环境建设专题学术报告会、亚洲人居环境暨城市住宅国际设计大赛颁奖盛典、亚洲建筑文化沙龙、    福冈人居环境建设先进经验交流会及专项考察。届时,大会将聚集亚洲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业界精英,围绕会议主题“紧凑型城市,节约型社会”对中国及其它亚洲国家的产业结构、发展脉络、城市规划、亚洲人居环境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发展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力求推进亚洲城市化进程及资本开放,敦促区域合作,促进亚洲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

山东汇融律师事务所房产顾问: 人居环境理念与房地产开发

--------------------------------------------------------------------------------

作者:卢求  2005-11-15  青岛在线      
  

  

人居环境理念与房地产开发

来源:《地产互动》 作者:卢求


人居环境概念的发展。
创造宜人居住环境需要规划、景观、建筑和建筑设备技术以及发展商各方面通力合作。
中国目前住宅发展现状对规划设计师的要求。
北京五合在改进人居环境方面的理念与实践。
尊重环境与土地资源,设计应使土地升值而不是浪费土地
参与策划,从项目决策阶段入手,重视改善环境。
注重城市整体空间肌理的保护和重新塑造
强调从规划到建筑及景观等细部的整体设计,通过精美的设计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艺术设计与新技术并重

一、人居环境概念的发展

中文“人居环境”概念对应的英文是Human Habitat,Human Settlements以及Ekistict。把人居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科学来研究,国内最早是吴良镛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并身体力行的。

吴先生在当时就敏锐地看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在战后大规模重建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建设性破坏”的问题,如对土地资源的侵蚀,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等等。吴先生提出,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不能把目光局限在建筑单体设计或城市规划具体技术问题上,而应从改善和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环境这一整体宏观战略上着眼。因而倡导“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

80年代中期,笔者从清华建筑系毕业后,在吴先生指导下,进行城市(Amenity)宜人环境研究,这一课题也是吴先生“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环节。

在当年中国大规模城市建设与地产开发尚未真正启动以前,吴先生就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以及城市化运动将要带来的问题的研究。对大规模城市建设将会带来的种种城市弊病和矛盾有高度的警觉性。努力从中国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发展战略问题,南方中小城市发展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研究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吴先生提出要从创造宜人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地景学和建筑设计三方面着手,人居环境的规划与建设要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里进行,人居环境规划建设中战略上的最高境界,寄希望于    家的远见卓识;环境科学、艺术创造上的最高境界,依赖于有造诣的建筑师、规划师。为加强这两个层次上的衔接,提高建筑师在城市发展决策中的地位。吴先生研究探索国外城市建设管理的经验,倡导在中国建立城市总建筑师的机制。2002年5月吴先生赴德国参加国际建协大会预备会议期间,也同柏林前总建筑师J.P.Kleihues教授讨论欧洲著名城市总建筑师制度的形成与实际运作机制。

二、创造宜人居住环境需要规划、景观、建筑和设备技术以及发展商等各方面通力合作。

美国建筑大师伊利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从人与环境着眼,将建筑分为“人工建筑”和“自然建筑”。引申而言:从住宅、建筑群到城市,都属“人工建筑”,从住宅园林、城市园林到大地景观、生态园林都属于“自然建筑”,两者综合构成人类良好的生活环境。

创造宜人居住环境,特别是居住区建设,需要规划、景观、建筑和设备技术以及发展商等各方面通力合作。

在西方国家有一种社会现象,业主委托建筑师设计房子,业主的文化素质以及对建筑的修养水平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最终建筑的形象与品味。今天,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建设时期,居住区开发常常是几十万以至上百万平方米的规模,这不仅是一幢房子的优劣问题,而且将对于城市环境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发展商在追求合理的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应看到其建筑产品将融汇到现有城市的空间之中,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影响着几代人或几十代人的居住环境质量。因而发展商应看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开阔眼界,提高水平,让自己开发的城区为后人留下一份可以值得自豪的业绩。

三、中国目前住宅发展现状对规划设计师的要求

建筑学的内容和建筑师的业务从来都是随着时代而横向拓展,纵向深化。然而20世纪以来,学科的扩大与专门化使从事具体工作的设计师个人的视野却在趋向狭窄和破碎。由于多学科进一步介入城市的规划建设,无须借助建筑师就可以开展城市发展事业。建筑师的作用有日趋削弱的倾向,这也是造成众多城市开发环境质量不尽人意的原因之一。同时,这也是现实社会对规划设计师提出的挑战,要迎接这种挑战,建筑师首先应在合理地组织物质和空间环境,创造宜人的居住生活方面,发挥其专业特长,当仁不让地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决策性工作。

其次,建筑师要扩展自身的知识范围。建筑事务所要能为发展商提供,从策划、规划、建筑设计到景观设计,建筑设备技术等一系列专业服务,并能站在学科的前列,吸收国际上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结合中国本土的文化与经济技术,创造出时代的精品。

中国地产开发市场将日趋走向成熟,对高质量建筑设计的需求日益明确,建筑设计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在未来时间内将有相当数量的设计机构因为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而难以生存。建筑师要放弃功近利的思想,树立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做好每一项设计,这也是企业长久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四、北京五合在改进人居环境方面的理念与实践

北京五合创立短短三年以来获得较大成功,原因除了其有较高的设计质量,较强的市场观念和敬业精神以外,也与其注重规划设计理念的探索和实践有很大关系。

1、尊重环境与土地资源,设计应使土地升值而不是浪费土地

每一块土地都由其在城市或环境中特有的区位决定了其经济价值。发展商在得到土地之后,应充分考虑土地及其周边环境的关系,在深入进行市场、环境调研之后,确定产品开发定位。在这里要特别考虑开发的合理性,不能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特别应控制容积率。规划批准的容积率是一个上限,发展商应根据自己的产品定位确定一个合理的数值。容积率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收益率,但超过了一定界限,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带来产品质量大幅度下降,造成整个楼盘销售危机。

建筑师在得到设计委托时,除了要在规划设计中满足业主的使用要求之外,还要考虑尊重环境与土地资源,尊重现有的地形、地貌,保护现有树木、植被。通过精心的规划设计,提供最理想的空间形式,提升土地的价值。

国外许多城市在对于城市开发项目的管理上,把能够改善这一区域的城市环境,提高其土地和周边地产的价值,作为城市开发所追求的重要目的之一。

2、参与策划,从项目决策阶段入手,重视改善环境。

房地产在中国是新兴行业,开发商大多数都不是房地产专业出身的,有规划建筑背景的都是很少。因而很多发展商在确定产品定位和开发理念,以及如何将其落实到规划与建筑空间形体上都显得力不从心。能够根据开发商提出的要求提供设计的建筑师很多,但市场上最需要的是有策划能力的设计师。北京五合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市场的发展,长期收集积累相关产品的信息。我们能够以建筑师专业的角度,对产品定位提出独到的建议。对市场的精辟见解与成功的业绩赢得发展商对我们的尊重与认同。在这一基础上,建筑师参与项目方向性决策,能够对于提高最终产品质量和创造宜人居住环境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3、注重城市整体空间肌理的保护和重新塑造

中国目前处于前所未有的城市建设过程中,规模浩大,速度空前,城市以往逐步发展生长,形成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因而在城市设计中,应特别重视建筑群的整体和城市全局在空间上的有序与协调。欧洲国家在战后大规模重建过程中,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或说走过这样的弯路。60年代规划师们喜好设计自由矗立在绿色草坪上的高层建筑,或是在同一地块内设计出高度和尺度变化很大的建筑群。这种方案在图纸、模型上显得很生动,空间变化丰富,但实际盖出房子来很不理想,高层建筑中间的开敞空地,既不属于公共空间,也不属于私人空间。建筑高度和尺度很大的建筑群,对居住在里面的居民来说并不感到舒适。欧洲的建筑师以及开发商们现在已开始转向传统的街区式布局形式,这种城市空间形式更能够满足人类情感和品位的需要,它在城市公共街道空间的塑造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北京五合在其所做的规划设计中,也努力在这方面进行探索。

4、强调从规划到建筑及景观等细部的整体设计,通过精美的设计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应从规划到景观,从建筑群体到建筑装饰细部整体考虑。规划形态决定了社区大的空间与功能布局,景观与建筑设计应同步进行,整体考虑构思,室外、室内空间的创造、协调、过渡、需要设计师花气力去推敲。通过精心的设计,创造从室内到室外,从私人空间到开放空间、到城市公共空间这样一系列舒适宜人的空间,提高整个城市环境质量。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城市环境空间的不仅要满足城市功能的要求,如居住、工作、交通等,同时它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规范影响看社会行为和城市生活。

5、艺术设计与新技术并重

建筑是工程技术与艺术与手工艺的统一。新的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为建筑设计和艺术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在吸收传统文化,利用现代技术创造新的艺术语言方面,建筑师有广阔的天地。我们认为现阶段的建筑设计应特别重视建筑的艺术设计和新技术的有机结合。重视建筑细部处理和材料本身美的表现。新技术不能取代人的艺术创造力和鉴赏力。正如意大利建筑大师Renzo Piano所指出的那样:即使有了现代化技术所赋予的优势,建筑物品质的感觉仍然来自于设计者对工作所付出的爱与关心。北京五合的作品受到业内外的认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设计对艺术美感的追求,包括在传统和现代的建筑形式上追求新的艺术性表达和对建筑细部设计的重视。

注:作者为北京五合国际副总经理,卢求

http://www.baidu.com/s?wd=%B7%BF ... B%B7%BE%B3&cl=3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发表于 2006-3-27 01: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了哟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7 06: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环境意识增强了是好事情啊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9 19: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持续发展的体现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12-23 17:37 , Processed in 0.430844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