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24|回复: 3

规划原理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5 13: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解答5

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总计70分]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的发展过程包括几个阶段,其中不包括( )。
A.专门化,城市发展最初依赖某个或某些具有出口能力的企业
B.综合化,出口专门化的企业具有联动作用,产生"上游"和"下游"企业,形成出口综合体。成熟化,基本经济部类带动非基本经济部类,形成完整的经济体系
C.区域化,有些城市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但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自然而然的成为中心城市
D.高度化,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和 的高度集中


2、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取决于现实的建筑物价值和潜在的地块价值之间的相对趋势,下列不能影响这一趋势的一项是( )。
A.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物质环境的需要发生变化,将会加速有些物业的价值下降
B.城市中的区位条件发生变化使有些地区获得新的开发机遇
C.公共投资的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或旧区改造中,使得原有物业价值上升
D.技术进步使建筑物向空中发展成为可能,土地价值随之上升,为再开发提供了良机


3、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城市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性设施,具体有( )。
①企业生产要有金融、保险、科技、通讯业的服务
②产品流通要求有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业的服务
③市场营销要求有广告、咨询、新闻、出版业的服务
④工业的专门化程度越高,越要求加强横向协作与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我国总人口增长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之间关系是( )。
A.自然增长率越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相对较快
B.自然增长率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相对较慢
C.自然增长率高,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相对较快
D.自然增长率对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没有影响


5、在城市经济中可以把所有的产业划分为两个部分,即是( )。
A.主要产业和基本产业
B.经济产业和从属产业
C.基础产业和服务性产业
D.主要产业和次要产业


6、通常所说的中心城市,主要是指( )所依托的城市。
A. 中心
B.文化中心
C.经济中心
D.商业中心


7、现代城市规划的形成,"空想社会主义"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描述不对的一项是( )。
A.近代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源自莫尔(T.More)的"乌托邦"概念
B.莫尔期望通过对理想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改革来改变当时他认为是不合理的社会
C.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欧文(Robert Owen)和傅里叶(Charleo Fourier)等人通过著书立说来宣传和阐述他们对理想社会的信念,并通过实践来推广和实践这些理想
D.傅里叶于1817年提出"协和村"的方案,并用自己4/5的财产,在美国的印第安那州购买了12000公顷土地建设他的协和村


8、综合规划的特征是( )。
A.综合性、总体性
B.综合性、长期性
C.总体性、长期性
D.综合性、总体性、长期性


9、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的发展也会影响整个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布局。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不对的一项是( )。
A.区域规划所确定的规划建设项目在城市的空间安排等内容,需要城市规划来进一步予以落实
B.区域规划所确定的规划城镇性质,城镇人口规模及其合理的空间分布均需通过城市规划使其进一步具体化并得到落实
C.区域规划所确定的城镇用地的主要发展方向,以及区域内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与联系等,均需通过城市规划使其进一步具体化并得到落实
D.在区域规划具体落实过程中,有可能需要对城市规划的原方案作某些必要的修订和补充


10、对于我国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意识的意义及其表现方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环境保护成为政府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同时形成了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
B.以环境保护法规作为城市规划的相关法规,开发活动还必须与环境保护法规相符合
C.以环境保护法为依据,在规划法规中增加环境保护条款或制定环境保护条例
D.要求具有不利环境影响的开发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使公众有机会参与评估,规划部门也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审理


11、工程地质条件对城市用地布局的影响包括( )以及一些特殊地质现象和地质构造的影响。
A.水土流失
B.山体滑坡
C.地基承载力
D.地震


12、国家规定,地震烈度在( )度及其以上要考虑防震工程措施;( )度以上地区不宜作城市用地。
A.7、8
B.7、9
C.8、9
D.7、10


13、我国目前常用的城市人口规模的计算方法有( )。
①综合平衡法;②比例法;③区域分配法;④环境容量法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4、概念模型一般用图纸表示,主要用于比较和分析,常用的方法有( )。
①几何图形法 ②等直线法 ③方格网法 ④图表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下列属于道路交通规划的文本内容是( )。
A.分类标绘客运、货运、自行车、步行道路的走向
B.重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和范围
C.铁路站、线场用地范围
D.铁路线路及站场、公路及货物、机场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6、下列属于环境保护规划的文本内容是( )。
A.环境质量的规划目标和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污染的防护、治理措施
B.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图,标明污染源分布、污染物质扩散范围,主要污染排放单位名称、排放浓度、有害物质指数
C.环境保护规划图,标明规划环境和环境分区质量要求,治理污染的措施
D.环境卫生设施设置原则和标准,生活废弃物总量,垃圾收集方式、堆放及处理


17、现状调查基本方法有( )。
A.现场调查、专题座谈会调查、条块分类分开调查
B.现场调查、专题座谈会调查、条块分类结合调查
C.现在调查、踏勘性调查、专项性调查
D.现场调查、主题座谈会调查、专项性调查


18、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方法的特点是( )。
A.各自独立,毫无联系
B.全部运用
C.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进行弥补
D.多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进行弥补


19、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是( )。
A.工程地质
B.水文地质
C.地理环境
D.生物资源


20、下列不属于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的工作内容的是( )。
A.分析区域城镇现状空间网络的主要特点和城市分布的控制性因素
B.区域城镇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以提示地域结构的地理基础
C.对新老城镇做出规模预测,制定出合理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D.设计区域不同等级的城镇发展轴线,主要轴线穿越区域城镇发展条件最好部分,连接尽可能多的城镇,特别是高层次的城市,体现交互作用阻力最小或开发潜力最大的方向


21、一类用地的具体要求是( )。
A.土质较差,在修建建筑物时,地基需要采取人工加固措施
B.地下水位距地表面的深度较浅,修建建筑物时,需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排水措施
C.属洪水轻度淹没区,淹没深度不得超过1~1.5m,否则需采取防洪措施
D.土质能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22、下列关于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综合规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 )。
A.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应达到3~4 km/km2,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2~2.5km/km2
B.在城市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应大于1.5,中、小城市不应大于1.3
C.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应大于1.7
D.市区公共汽车与电车主要线路的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长度不宜大于40min的行程

23、下列有关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文物保护法》中,把历史文化名城定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B.历史文化名城是作为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种宣传教育方式和政府的保护策略而提出的,具有明显的本国特色和实践意义
C.从保护角度而言,我国城市不必建立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D.从政策角度而言,在各级政府制定的经济、法律、行政政策中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精神


24、我国有关规范要求多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应不小于( )。
A.13m
B.9m
C.5m
D.6m


25、城市规划的实施未涉及到( )。
A.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把握
B.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C.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判断和对人们行为的规范
D.城市人口增长的麻烦


26、城市是( )的产物。
A.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B.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C.生产发展和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D.生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27、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 )时期出现的。
A.原始社会
B.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C.奴隶社会
D.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8、一般把( )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A.发明蒸汽机
B.汽车的出现
C.空想社会主义开始
D.机器制造业、冶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9、截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城市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 )。
A.80%
B.60%
C.45%
D.35%


30、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温州模式" 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
A.市场推动型
B.地方推动型
C.辐射扩散型
D.外资促进型


31、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发展过程包括( )阶段。
A.专门化、综合化、成熟化、区域化
B.专门化、成熟化、区域化、综合化
C.成熟化、专门化、区域化、综合化
D.综合化、专门化、成熟化、区域化


32、中国城市化真正走出倒退、停滞的低谷的时间是( )。
A.1949年
B.1966年
C.1978年
D.1990年


33、( )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A.农业发展
B.工业发展
C.服务业发展
D.生产力发展


34、一般来说,同样的投入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所创造的价值大体比例为( )。
A.1:50:100
B.1:100:1000
C.1:100 :10000
D.1:1000:5000


35、城市引力作用的大小与城市规模( ),与城市间距( )。
A.成正比;成正比
B.成正比;成反比
C.成反比;成反比
D.成反比;成正比


36、《周礼·考工记》体现( )思想,《管子·度地篇》体现( )思想。
A.皇权至上;自然至上
B.自然至上;皇权至上
C.皇权至上;皇权至上
D.自然至上;自然至上


37、城市以( )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A.斗兽场
B.广场
C.公共建筑
D.铜像


38、下列各条中,( )是英国密而顿·凯恩斯(Mition Keynes)规划的特点。
A.多种就业机会,社会就业平衡,交通便捷,生活接近自然,方案灵活经济
B.生活设施齐全,社会就业平衡,交通便捷,生活接近自然,依赖母城的工业生产
C.就业平衡,交通便捷,方案灵活经济,生活服务设施齐备
D.多种就业机会,交通便捷,生活接近自然,依赖母城


39、(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础是( )。
A.以人为本,功能分区
B.物质空间决定论
C.综合多功能
D.大众参与


40、《马丘比丘宪章》中提出( )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
A.保证基本生活质量
B.与自然协调
C.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
D.有机综合多功能


41、建设控制引导性的规划根据不同的需要、任务、目标和深度要求,可分( )两种类型。
A.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详细规划
B.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
C.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D.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


42、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用地标准》规定,Ⅲ级城市的规划人均用地指标为( )m2/人。
A.60.1~75
B.75.1~90
C.90.1~105
D.1~120


43、城市商业服务中心的规模与职能、作用强度及影响半径,是由( )确定的。
A.区位理论
B.土地经济性原则
C.中心地理论
D.级差地租


44、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是( )。
A.包涵城市市区及近郊区在内的地域范围
B.总人口在2万人以上的非农业人口地区
C.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
D.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45、城市开发区的规模应因地制宜,对一些距中心城较近而地方财政相对薄弱的城市,开发区规模控制在( )以内,并以发展不超过( )为宜。
A.skin;10km
B.4km;8kin
C.3km;6km
D.1km;5kin


46、城镇体系规划"一化二系三结构"中的"二系"是指( )。
A.居住系统,公共服务设施系统
B.城市系统,城市子系统
C.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和区域生态环境系统
D.城市系统,村镇系统


47、住宅区内的单车道,要求每隔( )左右设置车辆会让处。
A.150m
B.200m
C.250m
D.300m


48、下列( )不是铁路在交通运输中的优势。
A.较高的速度
B.较大的运量
C.投资运营费用低
D.较好的安全可靠性


49、航空港在满足选址的各项条件下,距城市的距离一般以( )km为宜。
A.10
B.20
C.30
D.50


50、我国国道主干线由( )十二条路线组成。
A.六纵六横
B.五纵七横
C.七纵五横
D.八纵四横


51、城市主干道上单侧人行道步行带一般不少于( )条。
A.3
B.4
C.5
D.6


5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多用于( )类城市。
A.大城市
B.大、中城市
C.中、小城市
D.任何城市


53、大城市出租汽车规划拥有量为每千人( )辆出租车。
A.2
B.5
C.8
D.10


54、煤气制气厂规模的确定一般按( )负荷确定。
A.年平均日用量
B.月平均日用量
C.月平均小时用量
D.日最高小时用量


55、生活污水一般呈( ),工业污水大多数呈( )。
A.中性或弱酸性;强酸性或弱碱性
B.强酸性;中性或强碱性
C.强碱性;强酸性或弱碱性
D.中性或弱碱性;强酸性或强碱性


56、某城市郊区面积为80km2,人口20万的地区,应设邮政局所数量为( )个。
A.4
B.5
C.6
D.7


57、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为( )m;通往环境卫生设施的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 )m。
A.80;4
B.80;3
C.70;3
D.70;4


58、园林城市中,绿化达标单位应占全市各单位总数的( ),先进单位占( )。
A.50%;20%
B.45%;18%
C.40%;15%
D.35%;10%


59、城市居住区级公园面积一般为( ),服务半径为( )。
A.50~10公顷;1000m
B.6~8公顷;800m
C.2~5公顷;500~750m
D.2~3公顷;400~500m


60、以下各种绿地中,不能作公园使用的是( )。
A.公园绿地
B.生产绿地
C.防护绿地
D.居住绿地


61、"七条琴川齐入海,十里青山半人城"的诗句是描述中国( )城市。
A.苏州
B.常熟
C.扬州
D.杭州


6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成果中规划图纸内容不包括以下( )。
A.文物古物、传统街区、风景名胜分布图
B.重点保护区域界线图
C.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总图
D.历史文化名城重点地区消防规划图


63、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的第一个获国际公认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是( )。
A.《威尼斯宪章》
B.《雅典宪章》
C.《马丘比丘宪章》
D.《北京宪章》


64、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存区的是( )。
A.文化遗产
B.自然遗产
C.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D.历史遗产


65、截至2000年12月底,我国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共( )项。
A.18
B.19
C.24
D.25


66、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始于( )的考古科学研究。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67、古典园林或建筑群的一级保护区内建筑檐口高度不大于( )m,二级保护区内建筑檐口高度不大于( )m。
A.8;16
B.6;12
C.4;8
D.3;6


68、通过公共财政的预算拨款,直接投资兴建城市道路,这是城市规划实施的( )的体现。
A.行政机制
B.财政机制
C.法律机制
D.社会机制


69、城市规划实施的原则包括( )内容。
A.行政合法原则、行政合理原则、行政统一原则、行政平等原则、行政公开原则
B.行政合法原则、行政效率原则、行政平等原则、行政统一原则、行政公开原则
C.行政合法原则、行政效率原则、行政合理原则、行政平等原则、行政公开原则
D.行政合法原则、行政合理原则、行政效率原则、行政统一原则、行政公开原则


70、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由( )负责组织编制。
A.市人民政府
B.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C.城市规划编制单位
D.建设单位委托


二、多选题[共30题,每题1分,总计30分]
71、影响建筑物价值变化趋势的因素包括( )项。
A.经济和社会发展
B.区位条件变化
C.技术进步
D.可达性


72、下列人物中,( )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A.莫尔
B.霍尔金
C.西谛
D.傅里叶


73、当代城市发展的指向是( )。
A.分散发展
B.集中发展
C.弹性发展
D.动态发展


74、关于卫星城的概念,以下( )种说法不妥。
A.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B.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又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土地归公众所有
C.与中心城市有依赖关系,往往是中心城市某一功能疏解的接受地
D.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相互作用,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一定截流作用


75、高科技园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 )地区。
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新兴工业化国家
D.欧美国家


76、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 )三个方面。
A.规划法规
B.规划行政
C.规划运行
D.规划文件


77、城市人口中的劳动构成分为( )类。
A.劳动人口、被抚养人口
B.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
C.基本人口、非基本人口、从属人口
D.固定人口。流动人口


78、人口增长速度和发展规模是受( )支配的。
A.自然增长率
B.机械增长率
C.人口年龄构成
D.劳动构成


79、港口的组成有( )部分。
A.水域
B.陆域
C.航道
D.堆场


80、航空港的选址一般考虑以下( )因素。
A.净空限制要求
B.噪声干扰
C.用地条件
D.生态条件


81、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以下( )条不正确。
A.低速让高速
B.次要让主要
C.交通性让生活性
D.新建的让已建的


82、城市设施性交通枢纽包括以下( )内容。
A.人行天桥
B.人行地道
C.公共交通站点
D.自动人行步道


83、城市道路交叉口的间距的大小受以下( )因素制约。。
A.城市道路车流量
B.道路的设计车速
C.道路的隔离程度
D.使用对象的方便


84、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包括以下( )种。
A.顺序总体需求预测
B.直接总体需求预测.
C.群体行为需求模式
D.间接总体需求预测


85、以下各项中属于燃气工程系统总体规划内容的是( )。
A.确定燃气输配管网的级配等级,布局输配干线管网
B.选择城市气源种类
C.确定城市燃气输配管网的压力级制
D.预测城市燃气负荷


86、下列各项中,属于城市供热工程系统总体规划内容的是( )。
A.预测城市热负荷
B.选择城市热源和供热方式
C.布局供热设施和供热管网
D.计算城市供热干管的管径


87、城市污水是指( )。
A.生活污水
B.工业污水
C.工业废水
D.降水


88、下列四项中,属于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详细规划内容的是一( )。
A.计算用水量,提出对水质、水压的要求
B.布局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
C.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和位置
D.确定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


89、提高城市生命线系统能力的措施有很多,下面四项中( )项不是。
A.设施的高标准设防
B.完备的组织管理
C.设施节点的防灾处理
D.设施地上化


90、城市防灾措施可以分为( )。
A.公共性措施
B.技术性措施
C.政策性措施
D.工程性措施


91、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位置选择要考虑以下( )因素。
A.利用原来基础
B.遵循城市总体规划
C.带动老城区发展
D.兼顾城市景观艺术


92、美国华盛顿城市中心区空间结构布局形态是( )。
A.方格网
B.放射形
C.环形
D.星形


93、我们通常指的中国七大古都,不包括以下( )城市。
A.杭州
B.安阳
C.咸阳
D.邯郸


9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物质形态包括以下( )内容。
A.城市所根植的自然环境
B.语言、文字
C.城市独特的形态
D.城市生态结构


95、通常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 )方面。
A.文物古迹特色
B.城市格局特色
C.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的特色
D.城市的历史


9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的依据包括以下( )。
A.国家文物保护法
B.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C.批准的城市详细规划
D.《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97、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包括( )。
A.地段生活的保护
B.建筑的保护
C.街道格局、空间系统的保持
D.景观界面的保持


98、城镇体系的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包括以下( )类分析。
A.地理位置条件
B.区域自然条件
C.区域自然资源储量与利用
D.区域发展宏观战略
E.区域运输系统及容量分析


99、1992年国家建设部首批命名的两个国家"园林城市"是( )。
A.北京
B.威海
C.桂林
D.马鞍山
E.苏州


100、都市村落的特点不包括以下( )项。
A.紧凑的形态
B.松散的形态
C.适当的密度
D.混合用地
E.低层建筑
F.较多的绿化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06-10-5 14: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答案:


第1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发展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即专门化、综合化、成熟化、区域化。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7: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本理论:
城市经济,可以分为基本的和从属的两种部类。
基本经济部类:是为了满足来自城市外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即以出口为主的经济活动,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乘数效应:城市基本部类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种放大机制被称作乘数效应。
非基本经济部类:为了满足城市内部的产品或服务需求。
城市发展过程:专门化、综合化、成熟化、区域化。
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增长比郊区人口增长多。
相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期,郊区人口增长超过城市人口增长。
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
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
经济增长不可能在各地同时出现,而只能以不同的强度发生在有限的区域极点内,然后以不同的程度扩散到周围地区。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于少数几个城市比分散状态能形成更快、更有效的区域发展。区域中各个城市发展并不是均衡的。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
与全球化直接相关的研究是城市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工业化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可以使制造业成本降低,因此,在新一轮国际劳动分工中,发展中国家成为生产/装配基地,在世界范围内呈扩散式空间分布;发达国家成为控制/管理中心,呈集聚式空间分布。


第2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对于C选项,因为公共投资的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或旧区改造中,更多的是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不是局限于经济效益。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10:城市物质环境深化趋势;
1.城市物质环境的深化方式:
成长期表现为以向外扩展为主:城市人口规模、空间规模增长较快。
成熟期表现为以内部重组为主:城市人口规模、空间规模增长趋于稳定,城市发展以城市内部再开发、协调为主。
2.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
城市更新指的是对城市中陈旧、衰退的地区进行改造,以便根本改善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的条件,达到满足社会、 、经济及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目的,更加强化城市功能体系上的重组与重构这一过程。其物质环境的更新时机取决于现实的建筑物价值和潜在的地块价值之间的相对变化趋势。


第3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城市服务性设施的提供,主要表现在企业生产,产品流通、市场营销和工业的专门化程度方面。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12: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产业经济结构
表现为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
第一类产业:人类的生产生活直接与大自然结合的,农、林、牧、渔、采矿业。
第二类产业:运用原材料进行加工制造,以工业制造业为主。
第三类产业:服务流通部门。
2.产业构成的演化趋势
(1)农业社会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工业社会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以第三产业为主导;
(2)从传统制造业为主导到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
(3)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


第4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我国总人口增长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呈反相关,自然增长率越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相对越快。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11:城市社会及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
1.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
即是城市社会人的行为方式特征:
(1)生活丰富而复杂;(2)生活节奏快,精密度要求高;(3)交往上的表面化与事本主义;(4)文化的异质性;(5)个人的自由性;(6)越轨行为增多。
2.与乡村社会的主要差别
表现在城市社会的异质性远远高于乡村社会。城市中出现居住隔离,人们生活居住在各种不同层次的社会中;不同家庭结构的人们居住分布呈同心圆状;种族、民族因素的存在,使其居住状态不符合社会分层和家庭规模而形成的分布规律,呈现出多核心模式。
3.城市社会的变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60岁老人占10%或≥65岁老人占7%。
家庭核心化:大家变小家,多人口变少人口,以父母加子女为主的核心主干家庭为主。
生活闲暇化:生活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


第5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基础产业的生产除少量供应当地消费之外,主要是为满足城市以外地区的需要而进行的;而服务性产业的生产主要是为满足本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8:经济学理论;
城市产业分为基础产业(主要满足城市以外地区需要)、服务性产业(主要满足本市消费需要)。


第6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经济中心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它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较集中的场所。它的多级性决定了中心城市的多级性。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21: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
区域有中心,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经济中心所依托的城市;中心城市有层级;中心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镇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这些区域条件包括区域资源与经济发展条件,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联系,区内各主要城镇之间的职能分工。


第7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D项中的人应是欧文、傅立叶在1829年提出以"法朗吉"为单位建设由1500~2000人组成的社区,废除家庭小生产,以社会大生产替代。


考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点4: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1.社会经济背景
工业化伴随着城市问题的产生,人口暴涨,居住环境恶劣,交通拥挤,卫生、清洁问题突出。
2.知识背景
空想社会主义--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莫尔、欧文、傅立叶)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现代城市规划的法律基础。
奥斯曼的巴黎改建--现代城市规划实施的行政权力实验。
城市美化--空间景观与建筑艺术传统结合。奥姆斯特德的纽约中央公园。伯汉姆完成的芝加哥规划则被称为第一份城市范围的总体规划。
公司城--私人投资建设。


第8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综合规划的概念是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特征在于它的综合性、总体性和长期性。


考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点10:城市规划方法的发展;
1.综合规划:以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为其基础。特征:综合性、总体性和长期性。
2.分离渐进规划:分解问题,就事论事地解决。
3.混合审视规划:基本决策--综合规划;项目决策--分离浙进规划。
4.连续性城市规划:不同城市规划要素的不同时效性;城市规划应当是从现状出发的不断推演过程。


第9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D项应为在城市规划具体落实过程中,有可能需要对区域规划的原方案作某些必要的修订和补充。


考点: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考点11: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十分密切。两者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各类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广义的城市,即包含其受影响的地区,如大城市及其郊区或"市带县"地区,其规划简称城市地区规划。这种规划本身就具有区域规划的性质。狭义的城市,即中心城或一个小城市,其规划简称城镇规划。这种规划就要受区域规划的制约,即城镇发展的方向、性质、规模,甚至规划结构都要受地区的条件制约。
城市规划可以说是区域规划的继续和具体化。反过来,区域规划也因城市规划而充实和完善,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经济计划、国土规划、城市规划与专业规划都与区域规划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


第10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D项是英国制定的《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考点: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考点24: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分析城市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预测未来主要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估计城市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和范围;明确城市环境保护的方向,制定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纲要和控制城市污染源的主要措施,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工业布局的意见。


第11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地层的地质构造和土质的自然堆积情况产生的地基承载力的差异,对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和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合理布置以及工程建设的经济性都是十分重要的。有些地基土质常在一定条件下改变其物理性质,从而对地基承载力带来影响。特殊的地质现象对城市用地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如间断流水在地层表面冲刷形成的冲沟使用地支离破碎,尤其在冲沟的发育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给工程建设带来困难。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9: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1.调查内容
(1)区域环境调查:
a.城市化水平:城镇和人口的数量;城市化水平的历年变化;农村各行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发展可能;耕地总量的历史变化;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城镇建设投资的数量及增加量。
b.城镇体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征和其影响范围的作用、地位;资源状况;经济、社会结构状况;各城镇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产业;市域交通供给水平、利用率。
(2)历史环境调查:
体现在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
(3)自然环境调查:
自然地理、自然气象、自然生态。
(4)社会环境调查:
人口、社会组织和结构、家庭、政府、企业和社区。
(5)经济环境调查:
整体经济状况、各产业部门、土地、建设资金。
(6)城市土地使用。
2.主要方法
(1)现场踏勘和观测;(2)问卷和抽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4)文献分析。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11:工程地质条件;
土质与地基承能力
直接关系到城市建设的安全。


第12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掌握活动断裂的分布,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防震十分重要。在震区设置城市时,除制定各项建设工程的设防标准外,还须考虑震后疏散救灾等问题。如建筑不能连片等。尽量避开断裂破碎地段,地震断裂带上一般可以设置绿化带,不得进行城市建筑的建设,同时也不能作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此外,在城市的上游不宜修建水库,以避免地震时水库堤坝受损,洪水下泄危及城市。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9: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1.调查内容
(1)区域环境调查:
a.城市化水平:城镇和人口的数量;城市化水平的历年变化;农村各行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发展可能;耕地总量的历史变化;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城镇建设投资的数量及增加量。
b.城镇体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征和其影响范围的作用、地位;资源状况;经济、社会结构状况;各城镇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产业;市域交通供给水平、利用率。
(2)历史环境调查:
体现在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
(3)自然环境调查:
自然地理、自然气象、自然生态。
(4)社会环境调查:
人口、社会组织和结构、家庭、政府、企业和社区。
(5)经济环境调查:
整体经济状况、各产业部门、土地、建设资金。
(6)城市土地使用。
2.主要方法
(1)现场踏勘和观测;(2)问卷和抽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4)文献分析。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13:地震;
1.强震区不宜建设城市。
2.按照地震烈度的等级,分别制定不同的规划措施、工程措施。


第13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比例法是根据某一类关键人口数乘以系数得出的人口总数。区域分配法以区域国民经济发展预测城市水平,将城市人口根据区域生产力布局分配给各个城镇;环境容量法是根据城市基础设施的支持能力和自然资源的极限能力计算城市的极限人口。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17:城市规划中的研究工作及常用方法;
1.城市性质的研究
城市类型、依据;方法(定性定量结合)。
2.城市规模的研究
(1)人口规模:综合平衡法、比例法、区域分配法、环境容量法、回归分析法。
(2)用地规模。


第14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几何图形法用不同色彩的圆、环、矩形、线条等几何图形在平面上强调空间要素的特点与联系。等直线法是根据某因素空间连续变化的情况,按一定的值差,将同值的相邻点用线条联系起来,常用于单一因素的空间变化分析。方格法根据要求将研究区域划分成方格网,将每一方格网的被分析的因素的值用规定的方法表示(如颜色、数字、线条等)。常用于环境评价、人口的空间分布等。图表法是在地形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玫瑰图、直方图、折线图、拼图等表示各因素的值,常用于区域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比较分析。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15:城市规划中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
1.定性分析
2.统计分析
3.一元回归
4.模型分析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16:熟悉城市规划的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3.空间模型分析


第15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道路交通规划成果内容包括文本内容和图纸内容。A、B、D属于图纸内容,C属于文本内容。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56:修建性详细规划包括的内容;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做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第16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B、C属环境保护图纸内容,D属于环境卫生设施文本内容。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53:城市总体规划包括的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设市城市应当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应当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包括: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
2.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3.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划,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位置;
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
5.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6.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7.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8.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
9.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10.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11.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
12.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牧草地、副食品基地,划定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
13.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14.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
建制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可以根据其规模和实际需要适当简化。


第17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现状调查基本方法有现场调查,条、块分类结合调查,专题座谈会调查。现场调查可分为两种:一是踏勘性的,二是专项性的。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9: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1.调查内容
(1)区域环境调查:
a.城市化水平:城镇和人口的数量;城市化水平的历年变化;农村各行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发展可能;耕地总量的历史变化;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城镇建设投资的数量及增加量。
b.城镇体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征和其影响范围的作用、地位;资源状况;经济、社会结构状况;各城镇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产业;市域交通供给水平、利用率。
(2)历史环境调查:
体现在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
(3)自然环境调查:
自然地理、自然气象、自然生态。
(4)社会环境调查:
人口、社会组织和结构、家庭、政府、企业和社区。
(5)经济环境调查:
整体经济状况、各产业部门、土地、建设资金。
(6)城市土地使用。
2.主要方法
(1)现场踏勘和观测;(2)问卷和抽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4)文献分析。


第18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可完全信赖,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校核。一般做法是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进行验算以弥补不足。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38: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
1.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1)编制基础资料文件:城市历史、自然条件、城市人口资料、工业与仓库、城区道路交通、对外交通、市政设施、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古迹及人防。
(2)城市用地现状图。
(3)城市用地现状的综合分析。
(4)城市用地评定图。
(5)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现场调查、条块分类结合调查、专项座谈会。
(6)基础资料的分析研究。
2.确定城市性质
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
3.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
(1)城市人口: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家庭构成、劳动构成、职业构成、城市人口变化(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
(2)城市用地规模。
(3)城市总体布局。
(4)专项系统规划。


第19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诸多方面。D项是自然生态因素所包括的内容之一。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9: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1.调查内容
(1)区域环境调查:
a.城市化水平:城镇和人口的数量;城市化水平的历年变化;农村各行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发展可能;耕地总量的历史变化;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城镇建设投资的数量及增加量。
b.城镇体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征和其影响范围的作用、地位;资源状况;经济、社会结构状况;各城镇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产业;市域交通供给水平、利用率。
(2)历史环境调查:
体现在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
(3)自然环境调查:
自然地理、自然气象、自然生态。
(4)社会环境调查:
人口、社会组织和结构、家庭、政府、企业和社区。
(5)经济环境调查:
整体经济状况、各产业部门、土地、建设资金。
(6)城市土地使用。
2.主要方法
(1)现场踏勘和观测;(2)问卷和抽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4)文献分析。


第20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A、B、D均属其工作内容,另外还有:综合各城镇在职能和规模的网络结构中的分工和地位,对它们今后的发展对策实行归类,为未来生产力布局提供参考;根据城镇间和城乡间交互作用的特点,划分区域内的城市经济区,为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促进城乡经济的结合,带动全区经济的发展。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27: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
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
初步确定区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


第21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A、B、C属于二类用地的具体情况,其情况还有:地形坡度较大,修建建筑物时,除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外,还需动用较大的土石方工程;地表面有较严重的积水现象,需要采取专门的工程准备措施加以改善;有轻微的活动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需要采取一定工程准备措施等。除D项外一类用地的具体要求还有:地形坡度在10%以下,符合各项建设用地的要求;地下水位低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埋藏深度;没有被百年一遇的洪水淹没的危险;没有沼泽现象或采取简单的工程措施即可排除地面积水的地段;没有冲沟、滑坡崩塌、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37: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一类用地棗适用建设用地,地形坡度在10%以下,地基承载力能够满足要求,地下水位低,没有百年一遇洪水淹没危险,地质条件良好。


第22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C项正确的说法为:非直线系数值不应大于1.4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25: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
1.类型
公共汽车、电车、轮渡、出租汽车、地铁、轻轨以及缆车、索道等客运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
2.衡量标准
经济、迅速、准点、方便、安全、舒适。
3.基本概念
概念含义:行驶速度、运营速度、行人时间间隔(正常4~8min)运载能力、线路网密度(市中心区3~4km/km2,边缘区2~2.5 km/km2)、非直线系数(不大于1.4)。
4.规划一般要求
(1)拥有量:公共汽车、电车大城市每800~1000人1辆,中小城市每1200~1500人1辆;出租车大城市每千人2辆,小城市0.5辆。
规划人口超过200万人口城市,应预留快速轨道交通用地。
(2)公交线路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线路不宜大于40min行程。
(3)公交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小于城市面积50%,以500m半径计算,不小于90%。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迎面错开30m。平面交叉口、立体交叉口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不得大于200m。


第23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从保护角度而言,在我国城市规划中首先要建立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3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
1.历史文化名城概念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截止2002年12月国家公布3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共99个;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82个。
2.与城市总体规划关系
(1)城市总体规划从城市发展的整体和宏观层次上为名城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宏观决策问题往往是名城保护规划无法涵盖的内容。
(2)保护规划属于城市总体规划范畴的专项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相比较则更具综合性质。
(3)单独或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一部分审批后,保护规划具有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样的法律效力,在调整或修订总体规划时应当相应调整或继续肯定保护规划的内容。


第24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离应不小于9m,而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应不小于13m。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30:城市防灾系统规划的基本知识;
1.防灾措施
可以分为政策性措施和工程性措施两种,也可称为软、硬措施。
2.主要灾害防灾标准
(1)防洪标准:以洪水重现期大小体现。≥150万人口城市,重现期按≥200年设计标准;150~50万人口城市按200~100年设计标准;50~20万人口城市按100~50年设计标准;≤20万人口城市按50~20年设计标准。
②抗震标准: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6度是强震,7度是损害震。
③消防标准:参阅《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站建筑设计标准》。
④人防工程:战时留城人口约占城市人口的30%~40%,按人均1~1.5㎡的面积标准建设人防工程.居住区则按总建筑面积的2%设置,或按地面建筑总投资的6%左右进行安排。
(3)城市生命线系统
①设施高标准设防;
②设施的地下化;
③设施节点的防灾处理;
④设施的备用率。


第25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城市规划的实施除了涉及到A、B、C外,还与权威的存在和权力的应用相关。


考点:
第六章 城市规划的实施 ☆☆☆考点3:城市规划实施与公共政策及政府行政职能的关系;
1.城市规划实施与公共政策
制定城市规划就是制定城市公共政策,实施城市规划就是实施公共政策,克服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低效,使城市空间资源得到优化的配置。
2.城市规划实施与政府行政职能
行政职能是政府依法对国家社会生活诸领域进行管理所具有的职责和作用。具有法定性、执行性、排它性、动态性、多样性,可以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等方面的职能。
行政职能可以体现在城市规划实施的整个过程,城市规划要得到全面实施必须与城市政府行政职能相联系。


第六章 城市规划的实施 ☆☆考点4:城市规划实施与行政权力;
城市规划实施涉及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有法律保障,城市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无不与行政权力相联系。


第26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品有了剩余,产生了物物交换。这种以物物交换为特征的商业和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开来,形成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城市,所以城市是生产发展和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3: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在原始社会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出现了城市。
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因。一方面是农村的推力,另一方面是城市的引力。


第27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有了剩余产品就产生了私有制,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就逐渐解体,出现了阶级分化,人类社会开始进人奴隶社会,此时出现了城市。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3: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在原始社会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出现了城市。
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因。一方面是农村的推力,另一方面是城市的引力。


第28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工业革命始于英国,是以英国人瓦特1784年发明蒸汽车为标志的,对城市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4:背景知识;
1760年以后,(1781年,瓦特发明蒸汽机;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机车)世界开始进入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工业化时代,社会生产力出现了一个划时代的飞跃,并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巨大变革。


第29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根据联合国人类聚落研究中心的有关报告,21世纪全球城市化进程将加快。1990年,45%的世界人口(约合24亿)住在城市地区,2000年全球城市化水平达到51%,2010年约为55%,2025年将增至65%。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5: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2000年全世界人口中已有50%左右生活在城市地区,2001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是37.7%。


第30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温州地区地少人多,历史上就有经商打工的传统,以发展家庭工业和民间市场为主要模式,以私营家庭工业为主发展小城镇,这种城市化道路可称为市场推动型。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20:中国城市化过程特点;
1.新中国成立后,城镇的数量和城镇人口的总规模有了很大发展;
2.城市化速度与世界进程相比较为缓慢,目前的城镇化水平仍然很低;
3.城市化过程的反复性和曲折性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少见的;
4.缓慢的城市化过程没有出现大城市人口过分膨胀的现象;
5.城镇化不是伴随农村的破产和城乡关系的尖锐对立展开的,而是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城乡经济共同繁荣的道路,这是中国城市化的本质特点。
苏南模式城市化道路:以乡镇工业为动力的小城镇发展模式,称为地方推动型。
温州模式城市化道路:以私营家庭工业为主发展小城镇,称为市场推动型。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为主,称为外资促进型。


第31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发展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专门化阶段,城市发展最初依赖某个或某些具有出口能力的企业;综合化阶段,出口专门化的企业具有联动作用,产生"上游"和"下游"企业,形成出口综合体;成熟化阶段,基本经济部类带动非基本经济部类,形成完整的城市经济体系;区域化阶段,有些城市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7: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本理论:
城市经济,可以分为基本的和从属的两种部类。
基本经济部类:是为了满足来自城市外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即以出口为主的经济活动,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乘数效应:城市基本部类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种放大机制被称作乘数效应。
非基本经济部类:为了满足城市内部的产品或服务需求。
城市发展过程:专门化、综合化、成熟化、区域化。
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增长比郊区人口增长多。
相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期,郊区人口增长超过城市人口增长。
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
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
经济增长不可能在各地同时出现,而只能以不同的强度发生在有限的区域极点内,然后以不同的程度扩散到周围地区。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于少数几个城市比分散状态能形成更快、更有效的区域发展。区域中各个城市发展并不是均衡的。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
与全球化直接相关的研究是城市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工业化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可以使制造业成本降低,因此,在新一轮国际劳动分工中,发展中国家成为生产/装配基地,在世界范围内呈扩散式空间分布;发达国家成为控制/管理中心,呈集聚式空间分布。


第32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明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使我国城市化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17: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由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18%增长到了2001年的37.7%,因而我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正处在这一加速发展阶段。


第33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农业发展为城镇人口提供商品粮;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原始积累;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农业发展成为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并为城市发展提供农业剩余劳动力,即变为工业劳动力。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16: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城市化进程
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城市化速度缓慢,较长时期才达到30%。
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不长时期就达70%左右。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已转化为城市人口。
2.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
产业革命前,城市化发展缓慢,局部城市化;产业革命后,城市化发展急进,城市化普遍发展,原因是生产力的急进。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也越高。


第34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化使人口和资本由分散的无序状态变为高度集中的有序状态,使生产要素得以合理组织,先进技术得以大规模采用,劳动生产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其中第二、第三产业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农业。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16: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城市化进程
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城市化速度缓慢,较长时期才达到30%。
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不长时期就达70%左右。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已转化为城市人口。
2.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
产业革命前,城市化发展缓慢,局部城市化;产业革命后,城市化发展急进,城市化普遍发展,原因是生产力的急进。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也越高。


第35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形成一定规模以后,会对人口的集聚产生引力作用,规模越大,引力也越大。首先被吸引的是其周围的地区,其次是较远地区,随着距离加大,这种引力逐渐减少。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21: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
区域有中心,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经济中心所依托的城市;中心城市有层级;中心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镇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这些区域条件包括区域资源与经济发展条件,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联系,区内各主要城镇之间的职能分工。


第36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周礼·考工记》相承儒家思想,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和宗教法礼,表现了的皇权至上理念;《管子》代表变革思想,强调自然至上理念。


考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点2: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 体制背景;
1.文献
《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城市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代表封建社会以礼制为主导的皇权至上的规划理念。
《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阐述,开创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研究中区域城镇研究的先河。
《管子》:打破《周礼》规划的单一模式思想,提出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代表了崇尚自然、自然至上的规划理念。
2.规划理念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始终体现了农耕文化时代顺应自然与改造自然并重的整体观念,城市格局体现了农业社会时期以图腾崇拜为哲理思想的权力中心结构形态,即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
3.典型城市
(1)唐长安城:中轴对称的格局,规整的方格路网,居住分布采用里坊制。
(2)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布局。


第37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城邦时期,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Hippodamus)模式,这种城市布局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广场是市民集聚的空间,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考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点3: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 体制背景;
1.文献
《建筑十书》: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著,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完整的古典建筑书籍。在第一卷及第五卷中的"建筑师的教育、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其他公共建筑"中提出不少关于城市规划、建筑工程、市政建设方面的论述。
《按艺术原则进行城市设计》:西特(Camillo,Sitte)著。从城市美学和艺术角度来解决当时大都市的环境问题、卫生和社会问题,是一本较早的城市设计论著。
2.规划理论
欧洲是封建领主制, 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规划体现封建社会突出统治者地位的以图腾崇拜为主要哲理思想的权力中心结构。
3.典型城市
(1)古希腊城市:格网状布局,广场和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的核心。
(2)古罗马城市:广场群、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与焦点;道路、桥梁、城墙、输水管道等城市设施齐备(罗马)。
(3)中世纪城市:教堂成为城市中心;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城市的有机发展;后期的公共建筑成为城市活动中心(佛罗伦萨)。
(4)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广场)。绝对君权时期出现轴线放射的街道、宫殿花园和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巴黎的城市改建----爱丽舍田园大道、凡尔赛宫、协和广场)。


第38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英国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米面顿·凯恩斯属于第三代卫星城,实质上是独立的新城,其特点是城市规模比第一代、第二代卫星城扩大,并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公共交通及公共福利设施。


考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点6:城市分散发展模式----从田园城市到新城;
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代卫星城仅供居住之用,有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但生产与公共生活仍有赖于母城解决,称为卧城;第二代卫星城提供居住和一定的工业与服务设施,可以使一部分人在当地工作,但另一部分人仍去母城,对问题解决不彻底,称半独立的卫星城;第三代卫星城即独立的新城,距大城市约30-50km,有相应工业区与居住区,有配套的文化福利设施,可以保证居民在当地就业和生活。
新城:对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建城市的统称,强调了新城市的相对独立性。它基本上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一定的截流作用。


第39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物质空间决定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含义在于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可以形成良好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能自动地解决城市中的社会、经济、 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考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点11: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1.《雅典宪章》(CIAM,1933年):
城市规划的出发点: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观。
城市的功能分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将各种预计作为居住、工作、游憩的不同地区,在位置和面积方面作一个平衡,同时建立一个联系三者的交通网。
2.《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获得基本生活质量;与自然协调。
在1933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在1977年,目标应当是把已经失掉了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关联性、并已经失去其活力和涵义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
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作为连续发展与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应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多功能的生活环境。


第40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规划应该以人为本,考虑人的需求。


考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点11: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1.《雅典宪章》(CIAM,1933年):
城市规划的出发点: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观。
城市的功能分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将各种预计作为居住、工作、游憩的不同地区,在位置和面积方面作一个平衡,同时建立一个联系三者的交通网。
2.《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获得基本生活质量;与自然协调。
在1933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在1977年,目标应当是把已经失掉了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关联性、并已经失去其活力和涵义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
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作为连续发展与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应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多功能的生活环境。


第41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建设控制引导层面的规划是对具体每一地块的未来开发利用做出法律规定,它必须尊重并服从城市发展战略对其所在空间的安排。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1:城市规划编制的层次及各层次规划之间的相互关系;
1.城市规划编制的层次
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2.总体规划
包括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分区规划。
3.详细规划
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设计。
4.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框架


第42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用地标准》规定,规划人均用地指标可以划分为四类:Ⅰ级城市为 60.1~75m2/人;Ⅱ级城市为75.1~90m2/人;Ⅲ级城市为90.1~105m2/人;IV级城市为1~120m2/人。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19:城市用地的标准;
国际除制定了一个比较科学、完整、系统的用地分类体系外,还对建设用地制定了相应的标准。该标准包括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和建设用地结构3部分内容。
1.关于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
国际根据我国地理跨度大、南北日照间距不同、城市规模大小不一、市政公共设施水平相差悬殊等情况,分4个级别(Ⅰ,60.1~75.0m2/人;Ⅱ,75.1~90.0m2/人;Ⅲ,90.1~105.0m2/人;Ⅳ,105.1~120.0m2/人)提出了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按60~120m2进行控制的指标体系。在使用时,可根据城市现有人均建设用地水平,按照城市所符合指标级别和规划指标,不能跳级发展,更不能简单采用某个数据(如人均100m2指标),从而限制了城市在用地上攀比和贪大的倾向。
同时应当指出的是,该国标是根据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水平、城市发展状况等背景提出的,仅仅是适用于初步小康水平的国家标准,同国外一些城市相比,我国人均用地属于较低水平。正是从我国资源短缺、需要切实保护耕地出发,才强制规定了较低的用地水平。
2.关于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
国标规定的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用地的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应符合居住用地18.0~28.0m2、工业用地10.0~25.0m2、道路广场用地7.0~15.0m2、绿地大于等于9m2的要求,特殊情况时可以适当调整。
3.关于建设用地结构
国标规定的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用地的用地结构应符合居住用地20%~32%、工业用地15%~25%、道路广场用地8%~15%、绿地8%~15%的要求。


第43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在城市土地经济评价中,因素的作用方式和空间衰减过程基本是从区位理论延伸出来的,形成中心地理论。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21: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
1.城市土地的基本特征
承载性、区位的极端重要性、地租与地价。
级差地租:不同土地或同一土地上由于土地肥力、相对位置、开发程度不同而形成的差别地租。
级差地租又分为级差地租I、级差地租II,两者概念区别判断。
2.土地经济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
3个层次:
(1)基本因素层:土地区位、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
(2)派生因素层:繁华度、交通通达度、城市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人口密度、建筑容积率、城市规划。
(3)因子层:从更小的侧面反映对土地使用产生的影响。


第44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根据《城市规划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1:城市的概念;
城市的定义非常难讲,因为城市规划本身属于横断学科,至今各门学科各持一隅,从不同范畴角度出发,对城市有不同理解;而且不同历史阶段城市含义是不同的,具有动态的含义。按现代角度看,"现代城市"的含义:以第三产业人口结构为主≥30%,具有现代城市人口;作为区域地区的社会 、经济、文化、信息生活中心的集聚场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关于城市的定义:"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镇"。
综合而言,城市包括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城市是以人为核心,以空间与环境资源利用为手段,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的社会、经济以及物质性设施的空间地域集聚体。


第45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开发区的规模直接与开发区的选址、界限划分以及中心城市情况等方面有关。


考点: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考点11: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十分密切。两者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各类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广义的城市,即包含其受影响的地区,如大城市及其郊区或"市带县"地区,其规划简称城市地区规划。这种规划本身就具有区域规划的性质。狭义的城市,即中心城或一个小城市,其规划简称城镇规划。这种规划就要受区域规划的制约,即城镇发展的方向、性质、规模,甚至规划结构都要受地区的条件制约。
城市规划可以说是区域规划的继续和具体化。反过来,区域规划也因城市规划而充实和完善,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经济计划、国土规划、城市规划与专业规划都与区域规划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


第46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城镇体系规划"一化二系三结构",即预测各发展阶段区域城市化水平;规划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和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研究各城镇的人口规模(规模等级结构)、各城镇在体系中的职能分工(职能结构)以及城镇的布局空间结构,确定其时序关系和动态空间结构。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27: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
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
初步确定区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


第47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单车道的设计,主要考虑车辆会让,因此会让距离不要过长,否则易影响正常通行,尤其是消防、急救车辆的紧急出入会受到影响。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4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3.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4.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5.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第48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铁路运输建设投资成本很高,但相对运营费用低,成为中长距离城市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在综合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14:城市交通及对外交通的主要设施及规划要求;
1.基本概念
城市交通的概念是指人和交通运输工具在水、陆、空线路上的流动过程。通常分为市际交通(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
2.对外交通
(1)铁路交通:速度快、运量大,通过性好,不受天气、气候限制,但一次性投资大,建成之后运输成本较低。
站场起主要作用,包括会让站、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客运站。
客运站:位置要适中,靠近市中心。中小城市可以位于市区边缘,大城市则应深入城市中心区边缘,方便旅客。
(2)公路交通:一次性投入大,速度快,运输方便,减少装卸损耗,运量小,运输成本高。
分类:国道、省道、县道3类。
分级:高速公路(设计时速80~120km)、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
客运站:常设在城市中心区边缘,用城市交通性干道与公路相连。
(3)航运交通:运输成本最低,运量大,速度低,易受天气、气候影响。
港口分水域和陆域两大部分。水深10米的岸线可停万吨级船舶。
(4)航空交通:速度高,运量小,运输成本高,投资大,易受天气、气候影响。
航空港:大型机场(7000×1000m)、中型机场(5500×1000m)、小型机场(4000×1000m)。
净空要求:机场跑道轴线位于城市侧面相切位置,跑道中心与城市市区边缘最小距离为5~7km;轴线通过城市,则跑道靠城市一端与市区边缘距离,至少应在15km以上。
与城市距离:交通30min以内。


第49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为使航空港与城市联系便捷,航空港不宜远离城市,应适当考虑靠近城市,一般以30km左右为宜。使航空港与城市的地面交通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如果距离太近,难以满足净空限制要求和防噪声干扰的要求。新航空港的选址与城市边缘的距离应以大于10km为宜。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14:城市交通及对外交通的主要设施及规划要求;
1.基本概念
城市交通的概念是指人和交通运输工具在水、陆、空线路上的流动过程。通常分为市际交通(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
2.对外交通
(1)铁路交通:速度快、运量大,通过性好,不受天气、气候限制,但一次性投资大,建成之后运输成本较低。
站场起主要作用,包括会让站、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客运站。
客运站:位置要适中,靠近市中心。中小城市可以位于市区边缘,大城市则应深入城市中心区边缘,方便旅客。
(2)公路交通:一次性投入大,速度快,运输方便,减少装卸损耗,运量小,运输成本高。
分类:国道、省道、县道3类。
分级:高速公路(设计时速80~120km)、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
客运站:常设在城市中心区边缘,用城市交通性干道与公路相连。
(3)航运交通:运输成本最低,运量大,速度低,易受天气、气候影响。
港口分水域和陆域两大部分。水深10米的岸线可停万吨级船舶。
(4)航空交通:速度高,运量小,运输成本高,投资大,易受天气、气候影响。
航空港:大型机场(7000×1000m)、中型机场(5500×1000m)、小型机场(4000×1000m)。
净空要求:机场跑道轴线位于城市侧面相切位置,跑道中心与城市市区边缘最小距离为5~7km;轴线通过城市,则跑道靠城市一端与市区边缘距离,至少应在15km以上。
与城市距离:交通30min以内。


第50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全国国道主干线由高速公路和一、二级汽车专用公路组成,具有完善的安全保障、通讯联络和综合管理系统,保证汽车的高效运行,全长3万公里。由北到南的五条纵向路线:同江至三亚、北京至福州、北京至珠海、二连浩特至海口、重庆至湛江;由东到西七条横向路线:绥芬河至满洲里、丹东至拉萨、青岛至银川、连云港至霍尔果斯、上海至成都、上海至瑞丽、衡阳至昆明。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14:城市交通及对外交通的主要设施及规划要求;
1.基本概念
城市交通的概念是指人和交通运输工具在水、陆、空线路上的流动过程。通常分为市际交通(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
2.对外交通
(1)铁路交通:速度快、运量大,通过性好,不受天气、气候限制,但一次性投资大,建成之后运输成本较低。
站场起主要作用,包括会让站、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客运站。
客运站:位置要适中,靠近市中心。中小城市可以位于市区边缘,大城市则应深入城市中心区边缘,方便旅客。
(2)公路交通:一次性投入大,速度快,运输方便,减少装卸损耗,运量小,运输成本高。
分类:国道、省道、县道3类。
分级:高速公路(设计时速80~120km)、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
客运站:常设在城市中心区边缘,用城市交通性干道与公路相连。
(3)航运交通:运输成本最低,运量大,速度低,易受天气、气候影响。
港口分水域和陆域两大部分。水深10米的岸线可停万吨级船舶。
(4)航空交通:速度高,运量小,运输成本高,投资大,易受天气、气候影响。
航空港:大型机场(7000×1000m)、中型机场(5500×1000m)、小型机场(4000×1000m)。
净空要求:机场跑道轴线位于城市侧面相切位置,跑道中心与城市市区边缘最小距离为5~7km;轴线通过城市,则跑道靠城市一端与市区边缘距离,至少应在15km以上。
与城市距离:交通30min以内。


第51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步行带的数量取决于步行带的通行能力和高峰小时的行人数。主干道人行道步行带一般不少于6条,次干道上不少于4条,住宅区道路不少于2条。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11: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
1.交叉口间距:取决于道路性质和等级及设计车速、隔离程度。
2.道路网密度:δ干一般2.5~4.0km/km2;δ路一般5~8km/km2。
3.道路红线: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红线内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和分隔带。
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红线宽度一般分别是:60~100m、40~70m、30~50m、20~30m。
4.道路横断面类型:1块板(适于钟摆式交通)、2块板(车速≥50km/h)、3块板(交通适应性最好)、4块板(较少使用)。


第52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多见于欧洲城市,是几何构图的产物,多用于大城市。这种道路系统的放射形干道有利于城市中心同外国市区和郊区的联系。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8: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局;
1.干道网类型:方格网、环形放射、自由式、混合式。
2.道路网性质:常规和快速。
3.功能:交通性路网、生活服务性路网。
4.道路衔接: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适当分离。


第53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出租汽车规划拥有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2辆;小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0.5辆;中等城市可在其间取值。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25: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
1.类型
公共汽车、电车、轮渡、出租汽车、地铁、轻轨以及缆车、索道等客运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
2.衡量标准
经济、迅速、准点、方便、安全、舒适。
3.基本概念
概念含义:行驶速度、运营速度、行人时间间隔(正常4~8min)运载能力、线路网密度(市中心区3~4km/km2,边缘区2~2.5 km/km2)、非直线系数(不大于1.4)。
4.规划一般要求
(1)拥有量:公共汽车、电车大城市每800~1000人1辆,中小城市每1200~1500人1辆;出租车大城市每千人2辆,小城市0.5辆。
规划人口超过200万人口城市,应预留快速轨道交通用地。
(2)公交线路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线路不宜大于40min行程。
(3)公交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小于城市面积50%,以500m半径计算,不小于90%。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迎面错开30m。平面交叉口、立体交叉口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不得大于200m。


第54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煤气厂一般规模较大,生产调节能力较弱,规模确定宜采用日不均匀系数变化较小的月年均日用量的燃气负荷。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26: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
1.城市供电工程
由城市电源工程和输配电网络组成。电源工程有城市电厂和区域变电所(站)等电源设施。城市输配电网络工程由输送电网与配电网组成。
2.城市燃气工程
由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等组成。
3.城市供热系统
由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组成。
4.城市通信工程系统
由邮政、电信、广播、电视4个分系统组成。
5.城市给水工程系统
由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组成。
6.城市排水工程系统
由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组成。
7.城市防灾工程系统
由城市消防工程、防洪工程、抗震工程、防空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等组成。
8.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
有城市垃圾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以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设施。


第55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污水经常用PH值表示其酸度和碱度。酸性污水会腐蚀管道和构筑物,使一般鱼类致死。碱性污水危害较小,没有腐蚀作用。但当pH值大于9时,鱼类也无法生存。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26: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
1.城市供电工程
由城市电源工程和输配电网络组成。电源工程有城市电厂和区域变电所(站)等电源设施。城市输配电网络工程由输送电网与配电网组成。
2.城市燃气工程
由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等组成。
3.城市供热系统
由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组成。
4.城市通信工程系统
由邮政、电信、广播、电视4个分系统组成。
5.城市给水工程系统
由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组成。
6.城市排水工程系统
由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组成。
7.城市防灾工程系统
由城市消防工程、防洪工程、抗震工程、防空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等组成。
8.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
有城市垃圾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以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设施。


第56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一该郊区人口密度为20万人/80km2=2500人/km2,取相关服务半径为2km,则应设局所数=80/π×22=6.37,取6处。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26: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
1.城市供电工程
由城市电源工程和输配电网络组成。电源工程有城市电厂和区域变电所(站)等电源设施。城市输配电网络工程由输送电网与配电网组成。
2.城市燃气工程
由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等组成。
3.城市供热系统
由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组成。
4.城市通信工程系统
由邮政、电信、广播、电视4个分系统组成。
5.城市给水工程系统
由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组成。
6.城市排水工程系统
由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组成。
7.城市防灾工程系统
由城市消防工程、防洪工程、抗震工程、防空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等组成。
8.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
有城市垃圾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以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设施。


第57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考虑四幢楼大小范围,以人的步行时空1min为半径,即70m。考虑避免垃圾落跌造成卫生污染及给行人带来不便,垃圾通道可以宽些,一般不少于4m。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26: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
1.城市供电工程
由城市电源工程和输配电网络组成。电源工程有城市电厂和区域变电所(站)等电源设施。城市输配电网络工程由输送电网与配电网组成。
2.城市燃气工程
由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等组成。
3.城市供热系统
由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组成。
4.城市通信工程系统
由邮政、电信、广播、电视4个分系统组成。
5.城市给水工程系统
由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组成。
6.城市排水工程系统
由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组成。
7.城市防灾工程系统
由城市消防工程、防洪工程、抗震工程、防空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等组成。
8.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
有城市垃圾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以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设施。


第58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园林城市的建立与形成,必须从基层单位的园林绿化着手,严格制度、高标准、严要求,以点带线,以线推动面,带动全市园林绿化发展。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33:城市绿化系统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1.任务
通过规划手段,对城市绿地及其物种在类型、规模、空间、时间等方面进行系统化配置及相关安排。
2.内容
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和具体条件,制定城市各类绿地的用地指标,并选定各项主要绿地的用地范围,合理安排整个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作为指导城市各项绿化的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3.规划指标
2000年人均公共绿地为5~7㎡,城市绿化覆盖率不少于30%;2010年人均公共绿地6~8㎡,绿化覆盖率不少于35%。
街头绿地面积不小于400㎡,绿化占地大于65%。
广场绿地率不应小于50%。


第59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居住区级公园面积大小的确定,一般要考虑居住区1/3的居民出行至居住级公园,一人均应占有15~20m2的公共绿地面积,居住区级公园服务半径应考虑人的步行时空大概10~15min左右。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33:城市绿化系统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1.任务
通过规划手段,对城市绿地及其物种在类型、规模、空间、时间等方面进行系统化配置及相关安排。
2.内容
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和具体条件,制定城市各类绿地的用地指标,并选定各项主要绿地的用地范围,合理安排整个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作为指导城市各项绿化的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3.规划指标
2000年人均公共绿地为5~7㎡,城市绿化覆盖率不少于30%;2010年人均公共绿地6~8㎡,绿化覆盖率不少于35%。
街头绿地面积不小于400㎡,绿化占地大于65%。
广场绿地率不应小于50%。


第60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防护绿地对自然灾害或城市公害具有一定的防护功能,不宜兼作公园使用。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33:城市绿化系统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1.任务
通过规划手段,对城市绿地及其物种在类型、规模、空间、时间等方面进行系统化配置及相关安排。
2.内容
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和具体条件,制定城市各类绿地的用地指标,并选定各项主要绿地的用地范围,合理安排整个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作为指导城市各项绿化的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3.规划指标
2000年人均公共绿地为5~7㎡,城市绿化覆盖率不少于30%;2010年人均公共绿地6~8㎡,绿化覆盖率不少于35%。
街头绿地面积不小于400㎡,绿化占地大于65%。
广场绿地率不应小于50%。


第61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江苏省常熟古城的形状像一把古琴,一条贯通南北的河流上有七条支流,就像琴上的七条丝弦,在宋代已形成此格局,后人称常熟为"琴城"。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34: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及规划原则;
1.基本原则
(1)舒适性原则;
(2)城市审美原则;
(3)生态环境原则;
(4)因借原则;
(5)历史文化保护原则;
(6)整体性原则。
2.主要内容
调查与评价城市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户外游憩条件,研究、协调城市景观建设与相关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评价、确定和部署城市景观骨架及重点景观地带,处理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景观的有序发展。


第62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成果一般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三部分组成,其中图纸内容包括:选项ABC,重点保护、整治地区的详细规划概念方案图。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39:成果要求;
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
规划文本--历史文化价值概述;保护原则和重点;总体层次的保护措施(古城功能的改善、用地布局调整、古城空间形态或视觉通廊的保护);各级文保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提出保护要求;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修整、利用、展示的规划意见;规划实施管理的措施。
规划图纸--遗存分布图、规划图、重点保护区域界线图、重点保护及整治地区的详细规划意向方案图。


第63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通过的《雅典宪章》是第一个获得国际公认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


考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点11: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1.《雅典宪章》(CIAM,1933年):
城市规划的出发点: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观。
城市的功能分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将各种预计作为居住、工作、游憩的不同地区,在位置和面积方面作一个平衡,同时建立一个联系三者的交通网。
2.《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获得基本生活质量;与自然协调。
在1933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在1977年,目标应当是把已经失掉了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关联性、并已经失去其活力和涵义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
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作为连续发展与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应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多功能的生活环境。


第64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其中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38:历史文化名城分类;
按照名域的特征分为七类
1.古都型--都城时代的遗存;
2.传统风貌型--保留了某一时期及几个历史时期完整的建筑群体;
3.风景名胜型--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鲜明的个性;
4.地方及民族特色型--民族风情、地方文化、地域特色为主体;
5.近现代史迹型--以反映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为显著特色;
6.特殊职能型--某种职能在历史上有极突出的地位;
7.一般史迹型--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作为历史传统体现。


第65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1985年11月,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使我国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之一。从1987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世界遗产名单。到2000年底,北京故宫、万里长城、莫高窟、秦始皇兵马涌坑、布达拉宫、九寨沟、黄山、泰山等已成为世界遗产。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38:历史文化名城分类;
按照名域的特征分为七类
1.古都型--都城时代的遗存;
2.传统风貌型--保留了某一时期及几个历史时期完整的建筑群体;
3.风景名胜型--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鲜明的个性;
4.地方及民族特色型--民族风情、地方文化、地域特色为主体;
5.近现代史迹型--以反映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为显著特色;
6.特殊职能型--某种职能在历史上有极突出的地位;
7.一般史迹型--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作为历史传统体现。


第66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1922年,北京大学成立了考古研究所,后又设立考古学会,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机构,开始了现代意义的文物保护。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36:熟悉城市历史文件遗产保护的概念;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泛指城市地域之内地地上地下所有的有形遗存和无形文化积累,含3个层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


第67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古典园林的建筑高度一般均为单层房屋,因此,一级保护区建筑高度控制在檐口高度不大于3m;二级保护区内檐口高度不大于6m;三级保护区内檐口高度不大于9m。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3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
1.历史文化名城概念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截止2002年12月国家公布3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共99个;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82个。
2.与城市总体规划关系
(1)城市总体规划从城市发展的整体和宏观层次上为名城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宏观决策问题往往是名城保护规划无法涵盖的内容。
(2)保护规划属于城市总体规划范畴的专项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相比较则更具综合性质。
(3)单独或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一部分审批后,保护规划具有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样的法律效力,在调整或修订总体规划时应当相应调整或继续肯定保护规划的内容。


第68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财政是关于利益分配和资源配置的行政,这种分配以社会和国家为主体,凭借 行政权力而进行的一种强制性分配。


考点:
第六章 城市规划的实施 ☆☆☆考点8:城市规划实施的财政机制;
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在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与各个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是关于利益分配和资源分配的行政权利和行为。
政府可以按规划要求通过公共财政预算拨款,投资兴建某些重要城市设施。通过资助方式促进公共工程建设。还可发行债券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加强城市建设。通过税收杠杆促进和限制某些投资和建设,实现规划目标。


第69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规划实施的原则主要是针对政府部门而言的行政原则。即行政行为首先应合法,依法行政;并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权;依法行政提倡廉洁高效;坚持行政权,行政法制,行政行为统一;国家行政机关的各种职权行为除法律特别规定的外,应一律向社会公开。


考点:
第六章 城市规划的实施 ☆☆☆考点12:城市规划实施的原则;
1.行政合法原则
核心是依法行政。
2.行政合理原则
首先行政行为应合法,行政机关享有一定程度自由裁量权,但需控制。
3.行政效率原则
为追求效率,行政机关采用首长负责制。
4.行政统一原则
分为行政权统一、行政法制统一、行政行为统一三项内容。
5.行政公开原则
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原则在行政法上的体现。


第70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一章第四条规定,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48:城市规划的编制;
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根据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大、中城市可以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
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需要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由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详细规划由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其它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承担编制城市规划任务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关于规划设计资格的规定。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确定的各项规划的原则,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积极采用先进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对城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城市建设的历史与现状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提供编制城市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在编制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应当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对城市空间环境做出统一规划,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的艺术水平。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进行多方案比较和经济技术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意见。
编制城市规划采用的勘察、测量图件和资料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的勘察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质量要求。


第71题
试题答案:ABC
试题解析:
提示:建筑物价值变化与地块价值及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有密切的关系。建筑物价值相对下降时或地块价值相对上升时,更新时机就会趋前。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10:城市物质环境深化趋势;
1.城市物质环境的深化方式:
成长期表现为以向外扩展为主:城市人口规模、空间规模增长较快。
成熟期表现为以内部重组为主:城市人口规模、空间规模增长趋于稳定,城市发展以城市内部再开发、协调为主。
2.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
城市更新指的是对城市中陈旧、衰退的地区进行改造,以便根本改善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的条件,达到满足社会、 、经济及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目的,更加强化城市功能体系上的重组与重构这一过程。其物质环境的更新时机取决于现实的建筑物价值和潜在的地块价值之间的相对变化趋势。


第72题
试题答案:BC
试题解析:
提示:空想社会主义源自莫尔的"乌托邦"概念,代表人物为欧文和傅里叶。


考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点4: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1.社会经济背景
工业化伴随着城市问题的产生,人口暴涨,居住环境恶劣,交通拥挤,卫生、清洁问题突出。
2.知识背景
空想社会主义--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莫尔、欧文、傅立叶)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现代城市规划的法律基础。
奥斯曼的巴黎改建--现代城市规划实施的行政权力实验。
城市美化--空间景观与建筑艺术传统结合。奥姆斯特德的纽约中央公园。伯汉姆完成的芝加哥规划则被称为第一份城市范围的总体规划。
公司城--私人投资建设。


第73题
试题答案:AB
试题解析:
提示: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中,霍华德希望通过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来吸引大城市中的人口;柯布西埃则指望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人口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这两种思想界定了当代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


考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点5: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
2.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
城市应当集中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3.其他的探索
(1)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
(2)戈涅的工业城市:现代城市在生活和技术基本背景中的组织功能、用地功能分区的雏形;
(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对当今城市设计产生影响;
(4)格迪斯的学说:城市--区域研究;先诊断后治疗:调查--分析--规划。这一思想经芒福德等人发扬光大,形成了对区域的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


第74题
试题答案:BD
试题解析:
提示:选项B是田园城市的定义,选项D是新城的定义,虽然这二者和卫星城思想都是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疏解大城市的基础之上,但其含义仍有一些差别。


考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点6:城市分散发展模式----从田园城市到新城;
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代卫星城仅供居住之用,有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但生产与公共生活仍有赖于母城解决,称为卧城;第二代卫星城提供居住和一定的工业与服务设施,可以使一部分人在当地工作,但另一部分人仍去母城,对问题解决不彻底,称半独立的卫星城;第三代卫星城即独立的新城,距大城市约30-50km,有相应工业区与居住区,有配套的文化福利设施,可以保证居民在当地就业和生活。
新城:对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建城市的统称,强调了新城市的相对独立性。它基本上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一定的截流作用。


第75题
试题答案:AC
试题解析:
提示;高科技园区是为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所建成的区域,最早发展于美国的硅谷和波士顿128国道,现在扩展至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如韩国和新加坡。


考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点9:区域规划;
城市体系:区域内所有城市在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学的地区分工和生产力布局学说;城市规模上的相互关系--等级--规模分布关系;城市在地区空间分布上的关系--中心地理论。
区域规划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和区域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以及其它各工程建设事业和重要工程设施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划,并做出合理的空间配置。简言之,区域规划就是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社会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

第76题
试题答案:ABC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规划体系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律依据。


考点: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考点3: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基本概念;
国家总是以一系列法律、规范性文件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各种行为加以规范,并且因这些法律、规范文件规范的不同内容和效力形成城市规划的法律体系。一般分为纵向体系和横向体系。
城市规划横向法律体系包括城市规划主干法、从属法、专项法、相关法及技术条例。主干法、从属法及专项法构成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核心体系。
城市规划纵向法律体系包括由国家级与地方级制定的有关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其构成与国家的政府行政级别构成相吻合。


第77题
试题答案:AB
试题解析:
提示:在城市总人口中,按其参加工作与否,分为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劳动人口又按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分为基本人口和服务人口。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38: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
1.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1)编制基础资料文件:城市历史、自然条件、城市人口资料、工业与仓库、城区道路交通、对外交通、市政设施、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古迹及人防。
(2)城市用地现状图。
(3)城市用地现状的综合分析。
(4)城市用地评定图。
(5)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现场调查、条块分类结合调查、专项座谈会。
(6)基础资料的分析研究。
2.确定城市性质
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
3.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
(1)城市人口: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家庭构成、劳动构成、职业构成、城市人口变化(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
(2)城市用地规模。
(3)城市总体布局。
(4)专项系统规划。


第78题
试题答案:AB
试题解析:
提示:自然增长是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机械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机械增长的多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条件以及国家的城市发展方针政策密切相关,而自然增长应当是有计划的。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38: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
1.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1)编制基础资料文件:城市历史、自然条件、城市人口资料、工业与仓库、城区道路交通、对外交通、市政设施、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古迹及人防。
(2)城市用地现状图。
(3)城市用地现状的综合分析。
(4)城市用地评定图。
(5)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现场调查、条块分类结合调查、专项座谈会。
(6)基础资料的分析研究。
2.确定城市性质
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
3.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
(1)城市人口: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家庭构成、劳动构成、职业构成、城市人口变化(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
(2)城市用地规模。
(3)城市总体布局。
(4)专项系统规划。


第79题
试题答案:AB
试题解析:
提示:港口分为水域和陆域两大部分。水域由港外水域(进港航道、港外锚地)和港内水域(港内航道、转头水域、港内锚地、码头前水域)组成;陆域包括码头前沿、仓库、堆场、铁路、后方服务辅助设施等。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14:城市交通及对外交通的主要设施及规划要求;
1.基本概念
城市交通的概念是指人和交通运输工具在水、陆、空线路上的流动过程。通常分为市际交通(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
2.对外交通
(1)铁路交通:速度快、运量大,通过性好,不受天气、气候限制,但一次性投资大,建成之后运输成本较低。
站场起主要作用,包括会让站、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客运站。
客运站:位置要适中,靠近市中心。中小城市可以位于市区边缘,大城市则应深入城市中心区边缘,方便旅客。
(2)公路交通:一次性投入大,速度快,运输方便,减少装卸损耗,运量小,运输成本高。
分类:国道、省道、县道3类。
分级:高速公路(设计时速80~120km)、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
客运站:常设在城市中心区边缘,用城市交通性干道与公路相连。
(3)航运交通:运输成本最低,运量大,速度低,易受天气、气候影响。
港口分水域和陆域两大部分。水深10米的岸线可停万吨级船舶。
(4)航空交通:速度高,运量小,运输成本高,投资大,易受天气、气候影响。
航空港:大型机场(7000×1000m)、中型机场(5500×1000m)、小型机场(4000×1000m)。
净空要求:机场跑道轴线位于城市侧面相切位置,跑道中心与城市市区边缘最小距离为5~7km;轴线通过城市,则跑道靠城市一端与市区边缘距离,至少应在15km以上。
与城市距离:交通30min以内。


第80题
试题答案:ABCD
试题解析:
提示:航空港的选址关系到其本身功能的发展,并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而且航空港建设耗资巨大,使用期限长,不会轻易废弃和移址,因此选址时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留有发展余地,一般考虑净空限制要求;噪声干扰要求;用地条件;通讯导航;气象条件;生态环境;地区关系;公用设施。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14:城市交通及对外交通的主要设施及规划要求;
1.基本概念
城市交通的概念是指人和交通运输工具在水、陆、空线路上的流动过程。通常分为市际交通(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
2.对外交通
(1)铁路交通:速度快、运量大,通过性好,不受天气、气候限制,但一次性投资大,建成之后运输成本较低。
站场起主要作用,包括会让站、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客运站。
客运站:位置要适中,靠近市中心。中小城市可以位于市区边缘,大城市则应深入城市中心区边缘,方便旅客。
(2)公路交通:一次性投入大,速度快,运输方便,减少装卸损耗,运量小,运输成本高。
分类:国道、省道、县道3类。
分级:高速公路(设计时速80~120km)、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
客运站:常设在城市中心区边缘,用城市交通性干道与公路相连。
(3)航运交通:运输成本最低,运量大,速度低,易受天气、气候影响。
港口分水域和陆域两大部分。水深10米的岸线可停万吨级船舶。
(4)航空交通:速度高,运量小,运输成本高,投资大,易受天气、气候影响。
航空港:大型机场(7000×1000m)、中型机场(5500×1000m)、小型机场(4000×1000m)。
净空要求:机场跑道轴线位于城市侧面相切位置,跑道中心与城市市区边缘最小距离为5~7km;轴线通过城市,则跑道靠城市一端与市区边缘距离,至少应在15km以上。
与城市距离:交通30min以内。


第81题
试题答案:CD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道路(包括公路)衔接的原则归纳起来有4点: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适当分离,但在不同街区也各有所侧重。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8: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局;
1.干道网类型:方格网、环形放射、自由式、混合式。
2.道路网性质:常规和快速。
3.功能:交通性路网、生活服务性路网。
4.道路衔接: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适当分离。


第82题
试题答案:AB
试题解析:
提示:设施性交通枢纽包括为解决人流、车流相互交叉的立体交叉(包括人行天桥和地道)和为解决车辆停驻而设置的停车场等。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9:城市交通枢纽布局;
城市交通枢纽包括货运交通枢纽、客运交通枢纽及设施性交通枢纽3类。
停车场包括城市中心停车场、城市主要出入口停车场、超级市场和大型城外游憩地的停车场。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用地总面积按照城市人口每人0.8~1.0m2安排。


第83题
试题答案:BCD
试题解析:
提示:不同规模城市道路交叉口间距不同,也受道路性质、等级影响,一般城市快速干道间距为1500~2500m,城市主干道间距为700~1200m,城市次干道为350~500m,一般道路150~250m。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11: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
1.交叉口间距:取决于道路性质和等级及设计车速、隔离程度。
2.道路网密度:δ干一般2.5~4.0km/km2;δ路一般5~8km/km2。
3.道路红线: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红线内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和分隔带。
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红线宽度一般分别是:60~100m、40~70m、30~50m、20~30m。
4.道路横断面类型:1块板(适于钟摆式交通)、2块板(车速≥50km/h)、3块板(交通适应性最好)、4块板(较少使用)。


第84题
试题答案:AB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方法有三种,即顺序总体需求预测、直接总体需求预测、个体行为需求模式。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20:交通需求预测;
1.顺序总体需求预测。
2.直接总体需求预测。
3.个体行为需求模式。


第85题
试题答案:BCD
试题解析:
提示:上述A属于城市燃气工程系统分区规划的内容。一总体规划内容还包括:确定城市气源厂和储配站的数量、位置与容量;布局城市输气干管。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26: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
1.城市供电工程
由城市电源工程和输配电网络组成。电源工程有城市电厂和区域变电所(站)等电源设施。城市输配电网络工程由输送电网与配电网组成。
2.城市燃气工程
由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等组成。
3.城市供热系统
由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组成。
4.城市通信工程系统
由邮政、电信、广播、电视4个分系统组成。
5.城市给水工程系统
由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组成。
6.城市排水工程系统
由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组成。
7.城市防灾工程系统
由城市消防工程、防洪工程、抗震工程、防空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等组成。
8.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
有城市垃圾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以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设施。


第86题
试题答案:AB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供热工程系统总体规划内容还包括:确定热源的供热能力、数量和布局;布局城市重要供热设施和供热干线管网。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26: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
1.城市供电工程
由城市电源工程和输配电网络组成。电源工程有城市电厂和区域变电所(站)等电源设施。城市输配电网络工程由输送电网与配电网组成。
2.城市燃气工程
由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等组成。
3.城市供热系统
由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组成。
4.城市通信工程系统
由邮政、电信、广播、电视4个分系统组成。
5.城市给水工程系统
由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组成。
6.城市排水工程系统
由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组成。
7.城市防灾工程系统
由城市消防工程、防洪工程、抗震工程、防空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等组成。
8.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
有城市垃圾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以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设施。


第87题
试题答案:AC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污水是指城市排水管道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总和。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26: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
1.城市供电工程
由城市电源工程和输配电网络组成。电源工程有城市电厂和区域变电所(站)等电源设施。城市输配电网络工程由输送电网与配电网组成。
2.城市燃气工程
由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等组成。
3.城市供热系统
由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组成。
4.城市通信工程系统
由邮政、电信、广播、电视4个分系统组成。
5.城市给水工程系统
由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组成。
6.城市排水工程系统
由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组成。
7.城市防灾工程系统
由城市消防工程、防洪工程、抗震工程、防空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等组成。
8.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
有城市垃圾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以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设施。


第88题
试题答案:AB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除选项AB外,还包括:计算输水管渠管径,校核配水管网水量及水压;选择管材;进行造价估算。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26: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
1.城市供电工程
由城市电源工程和输配电网络组成。电源工程有城市电厂和区域变电所(站)等电源设施。城市输配电网络工程由输送电网与配电网组成。
2.城市燃气工程
由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等组成。
3.城市供热系统
由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组成。
4.城市通信工程系统
由邮政、电信、广播、电视4个分系统组成。
5.城市给水工程系统
由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组成。
6.城市排水工程系统
由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组成。
7.城市防灾工程系统
由城市消防工程、防洪工程、抗震工程、防空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等组成。
8.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
有城市垃圾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以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设施。


第89题
试题答案:BD
试题解析:
提示:提高城市生命线系统能力有以下措施:设施的高标准设防;设施的地下化;设施节点的防灾处理;设施的备用率。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30:城市防灾系统规划的基本知识;
1.防灾措施
可以分为政策性措施和工程性措施两种,也可称为软、硬措施。
2.主要灾害防灾标准
(1)防洪标准:以洪水重现期大小体现。≥150万人口城市,重现期按≥200年设计标准;150~50万人口城市按200~100年设计标准;50~20万人口城市按100~50年设计标准;≤20万人口城市按50~20年设计标准。
②抗震标准: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6度是强震,7度是损害震。
③消防标准:参阅《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站建筑设计标准》。
④人防工程:战时留城人口约占城市人口的30%~40%,按人均1~1.5㎡的面积标准建设人防工程.居住区则按总建筑面积的2%设置,或按地面建筑总投资的6%左右进行安排。
(3)城市生命线系统
①设施高标准设防;
②设施的地下化;
③设施节点的防灾处理;
④设施的备用率。


第90题
试题答案:CD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防灾措施可以分为两种,分别为政策性措施和工程性措施,二者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政策性措施又可称为"软措施",工程性措施可称为"硬措施",必须从政策制定和工程设施建设两方面人手,"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才能搞好城市的防灾工作。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30:城市防灾系统规划的基本知识;
1.防灾措施
可以分为政策性措施和工程性措施两种,也可称为软、硬措施。
2.主要灾害防灾标准
(1)防洪标准:以洪水重现期大小体现。≥150万人口城市,重现期按≥200年设计标准;150~50万人口城市按200~100年设计标准;50~20万人口城市按100~50年设计标准;≤20万人口城市按50~20年设计标准。
②抗震标准: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6度是强震,7度是损害震。
③消防标准:参阅《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站建筑设计标准》。
④人防工程:战时留城人口约占城市人口的30%~40%,按人均1~1.5㎡的面积标准建设人防工程.居住区则按总建筑面积的2%设置,或按地面建筑总投资的6%左右进行安排。
(3)城市生命线系统
①设施高标准设防;
②设施的地下化;
③设施节点的防灾处理;
④设施的备用率。


第91题
试题答案:AB
试题解析:
提示:公共活动中心的位置,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具体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利用原来基础;从交通要求考虑,应选在使被服务的居民能便捷地到达的地段;适应发展的需要;节省建设资金。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34: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及规划原则;
1.基本原则
(1)舒适性原则;
(2)城市审美原则;
(3)生态环境原则;
(4)因借原则;
(5)历史文化保护原则;
(6)整体性原则。
2.主要内容
调查与评价城市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户外游憩条件,研究、协调城市景观建设与相关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评价、确定和部署城市景观骨架及重点景观地带,处理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景观的有序发展。


第92题
试题答案:AB
试题解析:
提示:华盛顿市中心核心区呈方格网放射形布局。放射形路网的起点是国会,形成东西向轴线,经华盛顿纪念塔、倒影池到林肯纪念堂,全长2.3km,两旁是一条宽阔的林荫带和草坪,两侧布置了政府办公楼、博物馆和美术馆。这种方格网放射形城市中心区布局的形成,强烈地体现了以权力中心为主的城市形态结构。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34: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及规划原则;
1.基本原则
(1)舒适性原则;
(2)城市审美原则;
(3)生态环境原则;
(4)因借原则;
(5)历史文化保护原则;
(6)整体性原则。
2.主要内容
调查与评价城市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户外游憩条件,研究、协调城市景观建设与相关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评价、确定和部署城市景观骨架及重点景观地带,处理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景观的有序发展。


第93题
试题答案:CD
试题解析:
提示:古都类历史文化名城中有七个城市: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合称中国七大古都。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3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
1.历史文化名城概念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截止2002年12月国家公布3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共99个;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82个。
2.与城市总体规划关系
(1)城市总体规划从城市发展的整体和宏观层次上为名城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宏观决策问题往往是名城保护规划无法涵盖的内容。
(2)保护规划属于城市总体规划范畴的专项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相比较则更具综合性质。
(3)单独或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一部分审批后,保护规划具有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样的法律效力,在调整或修订总体规划时应当相应调整或继续肯定保护规划的内容。


第94题
试题答案:AC
试题解析:
提示:物质形态还包括:城市的物质组成要素。选项BD属于非物质形态方面的内容。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3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
1.历史文化名城概念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截止2002年12月国家公布3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共99个;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82个。
2.与城市总体规划关系
(1)城市总体规划从城市发展的整体和宏观层次上为名城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宏观决策问题往往是名城保护规划无法涵盖的内容。
(2)保护规划属于城市总体规划范畴的专项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相比较则更具综合性质。
(3)单独或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一部分审批后,保护规划具有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样的法律效力,在调整或修订总体规划时应当相应调整或继续肯定保护规划的内容。


第95题
试题答案:ABC
试题解析:
提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决定于城市的主要内容,即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两个方面,主要表现在:选项ABC,自然环境的特色,城市轮廓景观及主要建筑和绿化空间的特点,城市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色。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3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
1.历史文化名城概念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截止2002年12月国家公布3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共99个;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82个。
2.与城市总体规划关系
(1)城市总体规划从城市发展的整体和宏观层次上为名城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宏观决策问题往往是名城保护规划无法涵盖的内容。
(2)保护规划属于城市总体规划范畴的专项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相比较则更具综合性质。
(3)单独或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一部分审批后,保护规划具有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样的法律效力,在调整或修订总体规划时应当相应调整或继续肯定保护规划的内容。


第96题
试题答案:AB
试题解析:
提示: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必须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编制的依据是国家文物保护法、城市规划法以及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3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
1.历史文化名城概念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截止2002年12月国家公布3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共99个;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82个。
2.与城市总体规划关系
(1)城市总体规划从城市发展的整体和宏观层次上为名城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宏观决策问题往往是名城保护规划无法涵盖的内容。
(2)保护规划属于城市总体规划范畴的专项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相比较则更具综合性质。
(3)单独或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一部分审批后,保护规划具有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样的法律效力,在调整或修订总体规划时应当相应调整或继续肯定保护规划的内容。


第97题
试题答案:BCD
试题解析:
提示:历史地段的保护包括建筑、街道、巷弄、公共和半公共空间及其界面、私密和半私密院落、围墙、门楼、过街楼、牌坊、植物、铺地、河道和水体等构成历史地段风貌特色的物质要素。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40: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
1.历史街区概念
指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筑物、构筑物且传统风貌完整的生活地域。
2.历史街区划定原则
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性、风貌完整性。
3.保护区的划分
绝对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


第98题
试题答案:ABCE
试题解析:
提示:城镇体系的区域发展条件分析除包括选项ABCE外,还包括:土地利用及水资源分配;区域经济结构与发展;区域人口构成与增长;区域经济、技术条件、基础设施;区域环境质量分析。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27: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
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
初步确定区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


第99题
试题答案:BD
试题解析:
提示:建设部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政策的实施与总结基础上,于1992年制定了"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并首批命名两个国家"园林城市"。截至1997年底,全国共有12个城市分四批获"园林城市"称号。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34: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及规划原则;
1.基本原则
(1)舒适性原则;
(2)城市审美原则;
(3)生态环境原则;
(4)因借原则;
(5)历史文化保护原则;
(6)整体性原则。
2.主要内容
调查与评价城市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户外游憩条件,研究、协调城市景观建设与相关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评价、确定和部署城市景观骨架及重点景观地带,处理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景观的有序发展。


第100题
试题答案:BEF
试题解析:
提示:都市村落的特点还应包括:以公共交通为主导;面向步行者的街道;调适性强的建筑物。


考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点17: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
1.都市村落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居住区发展模式:紧凑的形态,适当的密度,混合用地,公共交通主导,面向步行者的街道,调适性强的建筑物。
2.产业园区
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产物: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园区,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加工区。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5 20: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好几天没有来了,今天看到这么好的东西,喜出望外...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7 19: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谢谢楼主分享!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11-22 12:02 , Processed in 0.552752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