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80|回复: 2

[转贴]:“非典” 引发我们对城市人居环境再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7-25 17: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姓  名】  王洪辉

【单  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

【信  箱】  wanghonghui@hotmail.com

【地  址】  北京市8527#信箱02s-4

【关键词】   人居环境 社区规划 新城市主义 郊区化

【提  要】  “非典”爆发后,媒体和普通市民更为关注居住环境的健康性。以此为背景,本文从建筑设计、社区规划、城市空间三个层面进行简要分析,指出人类聚集和交往是城市产生的基础和优势所在,传染病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点。

“非典”爆发于城市地区,肆虐于大都市地区,从中可以看出“非典”与人口高度集聚的城市密切相关。由此也引发了网络、报纸等媒体和普通市民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反思。虽然现在还不能肯定城市居住环境与“非典”有什么样的直接关系,但其在抗疾病方面所显示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对此所进行的反思是必要的,它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城市居住建设进程。

一、住宅设计的再思考
1. 塔楼还是板楼
香港高层塔楼社区淘大花园“非典”病例高发321例,北京、广州等大城市被隔离的住宅基本都是高层塔楼,这一事实使人们自然而然的把高层塔楼当作了反思的重点。塔楼人口密度高,电梯、大堂等公共空间共用人口多,容易导致交叉感染,而且在户型设计上,许多塔楼的厨房、餐厅、卫生间无法直接采光通风,也不象板楼那样可以南北开窗形成对流,不利于疾病的防治。而板楼的人口密度低,南北通透,采光通风好等优点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但塔楼对地形要求低,布置灵活;容积率 高,土地利用率高,房价相对便宜;内部承重墙较少而易于改造;高层住户视野开阔;聚拢成团,外墙面积较小,易于节能;塔楼的共用电梯等公共空间虽然增加了传染疾病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增加了邻里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可以避免出现“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邻里冷漠现象,增进社区情感;基座较小,采用框架结构,结构刚性强,抗震性、安全性较高。相反,板楼也有它的缺点。除了土地利用率低之外,板楼的楼梯间、过道较为局促,板楼小区由于板板相挡,整体通风采光效果较差,楼间空气质量低,不利于传染病的预防。
塔楼、板楼优缺点比较
塔楼 板楼
规划 容积率高,布局灵活,土地利用率高;能有更多的绿化用地 带状布局,容积率低;缺少大面积中心绿地
公共空间 一梯六户至十户,私密性差;公共空间较宽敞,可设计气派的大堂,利于情感交流 一梯两户,私密性好;但楼梯间、走廊较局促
户型 设计难度大,暗室多;室内承重墙少,灵活易改造 设计难度小,户型方正,面积较大;承重墙多,不易改造
采光通风 一部分户型采光通风不好 南北通透,可形成穿堂风;卫生间、厨房大部分直接通风采光
使用率 公摊面积大,使用率低,为70%~80% 公摊少,使用率高,达80%~90%
安全节能 基座小,结构强度高,安全性好;外墙面积小,利于节能 不如塔楼
房价 单位面积建筑成本高,但结合地价,房价低 单位建筑成本低,房价高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板楼、塔楼各有优点,单纯的区分孰优孰劣不客观,也不符合住宅多样化的趋势。物业类型是由现实条件决定的,不同的住宅形态对应不同的消费层面和功能需求。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塔楼存在的合理性,而相对较低的价格也决定了塔楼有它的市场。目前 “蝶形”等新型塔楼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通风采光问题,也增加了塔楼的生命力。
“非典”的爆发引发了人们对塔楼的非议,但如果仅仅因为塔楼在防治传染病上的缺陷而完全否定塔楼显然过于武断。以后如果来场强地震,发现倒下的都是板楼,是不是又要说完全淘汰板楼了呢?  

2. 通风和窗户
“非典”爆发后,医学专家告诉市民的一条最重要的防治方法是:多开窗通风。而新建住宅多为封闭式窗户,房间里偌大的落地玻璃窗,采光面积不算小,却仅有一扇小窗户可以打开,空气流通不畅。广泛使用的推拉式铝合金窗的通风口也只有面积的一半,同样难以达到空气流通顺畅的要求。为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创造更健康的居住环境,许多人认为应重视窗户的设计,使窗户的功能不仅局限于“看”,还能够实现最大流量的通风,也就是使窗户回归传统。
通风换气是简便而行之有效的净化室内空气的方法。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高2~5倍,严重的高达百倍以上,开窗通风可以大幅降低室内微生物密度,开窗75分钟可减少室内96.4%~99.5%的细菌。毫无疑问,加大窗户面积可以加强住宅通风效果,减少“非典”病原体传播。但高度通风和节能是违背的。清新室内空气,也使室内外的温度趋同,不利于住宅的采暖和制冷。节能一直是窗户设计关注的主要问题。建筑师们通过加大窗户采光面积来更多的直接利用太阳能;通过加强密封性和采用双层中空玻璃等隔热措施来减少能量的耗散。而加大窗户的通风面积不仅是一个美观的问题,也有技术上的问题,即在加大可开启面积的同时如何解决承重问题和密封问题。
就目前看,封闭式窗户仍在国际上占主导地位。欧美普通住宅大窗户的大部分面积是不可开启的固定采光玻璃,可开启窗扇布置在左右下角,并采用垂直升降启闭形式,这与国内新建住宅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欧美的住宅往往装有独立的中央通风系统,一般把新风口设在各房间窗户的内外天盘底,仅在窗杠内外两侧各留一条细缝,不影响外观。它的新风和排风的启闭均独立控制,既可单独工作也可同时使用。这样就在保证美观和节能的同时也确保了室内空气的流通。而国内只有极少部分高档物业才装有独立的中央通风系统。许多房地产公司仅从表面上模仿欧美的建筑风格,而实际上却根本达不到相应的标准。
看来要做到室内空气的良好流通,开窗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在住宅不能配备中央通风系统的情况下,回归传统式的窗户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一些人由住宅通风引申出对居住理念的反思,认为住宅应该亲近自然,对居住过度的舒适性应该慎重的考虑。比如说,降低对空调的使用,使室内外气候差距变小。住宅亲近自然当然不错,但也要看怎么个亲近法。遮风避雨,为自己营造一个不受外界干扰的物理、心理空间是人类建筑住宅的初衷。如果屋里、屋外一个样,完全的自然化,那么住宅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降低住宅的生态痕迹(Ecological Footprint) ,采用被动式利用太阳能等方法建造绿色节能住宅,由此来降低居民对空调等高耗能设备的依赖是有意义的,但是为了自然化而放弃舒适性则有舍本逐末之嫌。

3. 小户型   
“非典”爆发后,人们普遍看好面宽大,进深小,南北通透,有利于通风采光的户型。而小户型由于面积的限制通风采光效果较差,而且同一楼层人口密度高,公共设施共用人数多,容易形成交叉感染而备受诟病。但奇怪的是“非典”期间小户型并没有因此而滞销:4月23日到5月10日北京市小户型项目“炫特区”一期剩余的300套销售一空,二期跟进1200套也已订出800套;刚开盘的小户型项目“飘HOME”的销售业绩也相当不错。究其原因,一是一些小户型项目根据疫情的蔓延紧急修改了设计——对未开工的项目采用了减小标准层面积,降低容积率,加大面宽,改善采光通风的办法,对已开工的项目则采用改进窗户设计和通风系统的办法;二是小户型满足了一大批年轻人过渡性住房的需要,市场潜力大,这也是根本原因。
住宅虽然是不动产,但它的设计是可以根据现实的需要不断改进的。塔楼可以建成“蝶形”,板楼可以建成“T形”和“风车形”,小户型也可以出新花样。单纯讨论户型的大小意义不大,而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住宅的本质上。决定住宅发展的最终还是市场需求。住宅建设最终要购房者买单,谁不知道TOWNHOUSE、别墅住得舒服,谁不爱绿草蓝天小河流,可也要看自己有没有这个经济实力啊。

4. 排污系统
香港“淘大花园”D座、E座“非典”高发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地漏的“U型”聚水器存水不足,导致携带着病毒的下水道污水滴反流,进入卫生间或浴室,形成了大面积交叉感染。“淘大花园”疫情引起人们对排污系统的关注。
住宅排污系统本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我们对此却往往视而不见。在设计上改进排污系统可以增强住宅的健康性。这方面的办法有:将脸盆的下水管接入地漏,保证地漏“U型”聚水器常年有水;建设洁污分流的排水系统,既能降低城市污水处理负担,又有利于切断疫病传播途径;集合式住宅取消垃圾管井和垃圾收集间,在住宅外设立密闭式可移动分类垃圾存放箱,或设置垃圾生化处理设备。“非典”使我们发现建筑设计上面的许多问题,但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扎扎实实做好住宅防火、抗震、防病、节能等方面的统筹设计。

二、对社区规划的再思考
1. 低密度社区   
“非典”发生后,低密度住宅受到欢迎,而对于高密度社区则非议颇多。一时间,社区密度成了买家挑选住宅的首要因素。在目前楼市受“非典”影响普遍低迷时,一些低密度楼盘脱颖而出。如北京的“山水文园”五·一期间成交率达到50%,成为北京市场少有的几个靓点之一,靠的就是该项目1.36的低容积率规划。
低密度社区人口少,绿化面积大,空气清新,视野开阔,当然受购房者的青睐。但如果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大量建设低密度住宅,土地供给是一个大问题。中国人均土地本来就少,为了保证耕地数量和维持生态平衡,必须控制建设用地。但即便这样,我国的许多城市仍然存在着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从特大城市来看,1986年到1996年,全国37个特大城市用地规模增长弹性系数(城市用地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的比率)已达2.29,而合适的标准为1.12 ,城市建筑容积率1996年为0.45,而一般可到1~3,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低。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大谈低密度住宅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这种发展模式只能以牺牲未来的发展空间为代价,不可能长久。而且,建低密度社区还会导致市政设施的使用效率低下,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从购房者的角度看,低密度社区的人均占地面积大,也意味着购房者要付出更高的土地价格。以北京为例,土地成本一般占房地产项目总成本40%~50%,有的甚至达到60%~70%。如果容积率降低一半,即相同的建筑面积要再承担多出一倍的土地价格,那么北京市的房价还要高50%左右。那样,商品房将会和寻常百姓离得更远。
适当的居住密度、人口规模还可以为小区带来人气,使社区更富活力与生气。北美地区的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 倡导紧凑的社区开发模式,认为人口密度过低就无法达到社区服务的门槛,也无法很好地营造社区的氛围。人类毕竟还是群居性的动物,最美好的景观是人类活动本身。当然,新城市主义是针对美国郊区无序蔓延,土地利用严重浪费的现象提出的,和中国目前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但它至少说明了密度过低的社区也有它的缺点,为我们敲响了提出了警示。

2. 围合式小区     
“非典”爆发后一些专家认为:围合式小区将绿化及景观置于中间,楼宇像围墙一样排列四周,尽管中间绿树成荫,但由于楼宇之间缺少通风口,不能形成有效空气对流,对防止病毒的传播不利。
围合式小区从通风的角度讲确实不如敞开式,同时,楼宇中间的绿化由于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和通风,不利于草木生长。但围合式小区也有优点:
1)能形成有效的社区边界,创造领域感和归属感,符合人的心理需求。 “围护与屏蔽”是人类选择居住的理想之一。北京大学俞孔坚先生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心理测试:在屏幕上展示一个方框,里面有20个圆圈,作为模拟的餐厅和餐桌,然后让听众们在这个“餐厅”里选择座位,结果大多数人选择了最里面并且靠窗的一边。俞先生解释说,因为这几个座位既能够被“围护与屏蔽,又能向外窥视”。围合在心理上给人以安全感,有一种自然和谐的气氛,使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有停留下来互相交往的愿望。同样,新城市主义认为社区应该有明确边界,有了可以被明确辨识的边界才能创造社区感。“只要边界起作用,空间就起作用”,没有边界或边界模糊的社区不能形成有效的公共空间,也无法称之为社区。而围合式的社区设计便是形成有形的边界的一种好方法。
2) 可以有效的挡风。通风是防治疾病的妙法,但风太多了也会带来问题。丹麦城市设计师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Communication and Space)一书中指出有没有风、风的大小对人们是否选择进行户外活动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人们可以用衣服来避寒,可以用伞和其它构筑物来遮雨,但对于风却往往无能为力。所以挡风是建筑师们考虑的重要问题。而围合式的小区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另外,对于北方一些经常出现扬沙天气的城市来说,围合式小区有利于解决风沙问题。
3) 有利于安全和管理。围合式社区出入人员相对较少,容易封闭,这样儿童就能安全地在社区里面玩耍,老人也可以随意走动。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的层面考虑,目前还没有达到资源共享,彻底开放的地步,社区,尤其是高档社区围合式设计有利于内部的资源管理。
中国人习惯了围合式小区,这与长城围国、城墙护城的历史渊源一脉相承。况且围合式也并非一无是处。围合式社区的通风问题当然需要解决,但不能由此判其“死刑”。具体应采取何种形式还需根据不同的楼盘,坚持多样化的、应地制宜的设计原则

3. 社区中心会所   
“非典”一来,社区中心会所相继关闭,中心公园也鲜有人问津。这些原本可以用来健身、休闲的场所在最最需要的时刻发挥不了作用,倒是门前屋后的小块空地人气十足,人们在这些地方打羽毛球、跳绳、踢踺子等,玩得不亦乐乎。专家指出现在的房地产项目社区规划过于注重卖点和景观,动不动就说有一个几千平米的中心会所,上万平米的中心花园,很少考虑居民的实际应用,其实,分散的、较小规模的休闲、服务设施更加安全,也更方便居民日常使用。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另一方面,中心会所和中心公园可以发挥规模效益,整合社区资源,创造一个社区所有成员都有可能参加的交往场所,使社区的气氛更为融洽。“明显的社区中心是创造可识别的场所的关键”,这里所指的社区中心指的就是中心会所或中心公园。它们为社区提供了公共空间,没有这些公共空间,社区活动就难以开展,甚至将导致社区的瓦解。国内外许多社区的瓦解很多表现为公共空间的丧失。对公共空间的重视(公共性优先于私密性)是新城市主义的主要论点之一。(插图1)

三、对住宅郊区化的再思考
“非典”带来了人们对低密度住宅的钟爱,许多市民把置业的目光投向了郊区。
郊区化是指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等阶段以后出现的离心分散化趋势,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的外迁过程。郊区化的前兆表现为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密度下降。根据彼得·霍尔(Peter Hall)提出的著名的城市演变六个阶段模型:流失中的集中、绝对集中、相对集中、相对分散、绝对分散、流失中的分散,我国城市主要处于绝对集中和相对集中阶段,也即尚未达到郊区化阶段。而欧美发达的城市郊区化主要发生在20世纪50~70年代。
世界各大城市的发展轨迹表明,郊区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使得郊区与城市中心距离缩短。目前我们城市住宅郊区化运动有政策和房地产开发带动的原因,也体现了城市扩张的要求。住宅郊区化可以降低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压力,减少拥挤,平抑住房价格,为城市发展提供空间;它带来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辐射能力的增强和城市容量的扩张,能从更高层次上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住宅郊区化也有弊端:
1) 住宅郊区化可能导致城市无限制蔓延。城市生态学的研究表明,城市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强度是有极限的,城市的发展是有边界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尊重城市的生态极限为前提,无限制的蔓延只能使生态条件不断恶化。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根据瓦克内格尔·马赛斯(Wackernagel Mathis)对全球52个国家生态痕迹的计算,我国人均生态痕迹为1.2ha,而可获得的承载力为0.8ha,生态痕迹比承载力高出50%。生态痕迹大于承载力是由下列原因之一引起的:从其它国家输入资源;在国外处置废弃物;耗竭本国的自然资源存量。前两个原因与我国实际不符。由此看来,我们今天的发展是以牺牲后代的发展为代价的。如果无视城市发展的边界,一味扩张,后果不堪设想。
2) 住宅郊区化可能带来城市空心化,引起中心区的衰退;导致市区通勤半径过长,运输、通勤成本增大;郊区人际关系冷漠,公共生活丧失等问题。
3) 住宅郊区化可能造成城市建设用地过大,不利于节约用地,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不符。
4) 对于居民个人来说,虽然郊区住宅污染少,环境好,房价也比市区低,但要享受郊区的绿树、阳光,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下图是北京都市中心与近郊同为80平方米的住宅的各项生活成本比较:(插图2)
     图注:图表中的数据是根据实际数字折算后的比例数值。
上下班车费取每天消费的双程最大值进行比较。
      日支出包括日开支和日供两部分。其中日开支取最大值,有两部分,即车费与所花的时间成本。
通过上图看出近郊楼盘除了具有明显的房价优势外,在日常生活成本、租金和升值回报等方面都远逊于都市中心。虽然都市中心楼盘价格高,但升值有保障,更重要的是,都市中心楼盘在节省生活成本、节省时间和精力投入、甚至在增加个人发展空间和降低人际交往机会成本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这些优点不如郊区的价值那么外在,但对于满足人们从居住到社会交往、自我发展等各层次的需求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由于以上原因,上世纪80~9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出现了城市再造运动,鼓励年轻人回城居住,倡导“精明的增长”(Smart Growth)的城市发展模式。2002年11月30日,英国在伯明翰召开了城市峰会,提出了城市复兴 、再生和持续发展的口号,再一次把发展的重点拉回到了市区。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范登博格(Van den Berg Elal)所说的再城市化的开端。
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经历了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过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发挥后发优势,做到中心区改造与郊区建设相协调。  

人群的聚集和交往是城市产生的基础,也是城市的优势之所在。人们选择在城市居住,同时也就选择了相对密集的居住方式和同他人频繁的交往。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减少直接交流的可能在不断的加大,但如果认为人类能够完全摆脱直接交往,依据尚不充足。传染病通过人群的聚集和交往传播,城市为疫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而要是仅仅为了切断疫病传播而放弃人类的聚集和交往,显然是因噎废食。欧密爱拉(O’Meara)曾说:坚定的人们在交流思想和共同工作中产生活力,这种人类能量的聚集使城市孕育和产生了人类的文明——或许,我们最终也将依靠这种活力来解救人类文明。因此,最终战胜疫病的希望也应存在于人类的聚集和交往之中。
     





参考文献:
1. 黄肇义,杨东援,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痕迹分析方法,城市规划,2001(11)
2. 沈清基,新城市主义的生态思想及其分析,城市规划,2001(11)
3. 王琳,等,新城市主义对我国郊区城市化的借鉴,2001(12)
4. 扬·盖尔,交往与空间(Communication and Space),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5. 新城市主义主页,http://www.newurbanism.com
6. 景乃权,刘玉录,住宅郊区化现象及对策建议,中国房地产,2002(6)  
7. 卢为民,居住郊区化的发展及其对住宅建设的影响,中国房地产,2002(2)
8. Kirsten Jane Robinson, Exploring Urban Ecosystems in the Ruhr Region of German:           Implemntation Strategies.
9. William Fulton, The New Urbanism Challenges Conventional Planning, Land Lines, 1996(9)


本文转自:<中国城市规划>网站
http://www.cnup.com/zazhi/replay.asp?id=222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03-7-26 09: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典引发建筑改良  设计规范有哪些需要调整?
--------------------------------------------------------------------------------
日期:06.12  今日/总浏览: 14/14
??如何改善居住和工作环境?设计规范有哪些需要调整?
??

??非常时期,人们已经习惯了用消毒液、口罩等一切附加的措施来保护自己,每个人都不禁感叹:郊区多好,大自然多好,要是不这么拥挤该多好!但是,人类自己欲望的扩张,使得周遭大规模城市化成为必然。人们生活在一起,占据了不少原本是动物、植物的地盘,然后又用各种规则来约束着自己,以免发生混乱。

??

??比如各种各样的建筑物,承载着居住、办公、购物、娱乐、交际的功能,它们在建设之时也被人类自己总结的规范所制约,主要是为了安全和方便。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建筑物能否最大限度地配合人们应对问题?人们从惊慌中走出来的时候,便习惯性地审视起自己制定的这些规范。前不久,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界专家们就进行了这样一次有益的探讨,指出了若干已经存在并因非典的横行而凸显出来的问题,围绕公共卫生设计、居住建筑的抗疫设计以及相关设计法规面临的调整和修正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

??■洗手间和厨房的地漏应该取消

??

??全国建筑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熊明认为,现在住宅中洗手间和厨房的地漏应该取消。地漏也是传染病的一个传染来源,这个问题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被人们所关注。在国外,地漏早已被取消,国外住宅中许多都没有地漏。而厨房应该有两道排气管。现在的厨房排气管是一道,不少的厨房排风管就安在建筑的墙外,既污染建筑外墙,又污染室外空气,厨房的气味儿还会串到邻居家中,这是非常不好的。之所以用两道排气管,就是避免因排风口被堵而产生的危险。住宅楼中取消垃圾道是好的,但需要设垃圾间,里面要放垃圾桶。重要的是在屋顶应该有一个集中排风机,以使排气管道里造成负压,各个房间不会串烟。现在的高层住宅基本上都是两路电源,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熊明说,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注意到写字楼的“空调综合症”问题,所以欧洲的大多数写字楼都考虑到自然通风问题,这样做一是可以减少空调综合症的问题,二是能够节约能源。在人口密集场所应该用排风取代回风,或干脆一律不用回风。这样做可以改善环境和卫生条件,也可以节约投资,同时还压缩了建筑层高。在医院病房设计中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在病房里不送风,而将风送到走道里,至少传染病医院应该这样设计。

??

??在规划中曾有过规定:

??

??所有的医院应该有绿化隔离带,有的规定是20米,有的是50米,而传染病医院要有上百米的隔离地带。现在北京的医院都盖在市中心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没有隔离带,人民医院就是这样。这一点上,规划局可能有所疏忽,设计人在方案送审时应该提醒规划审批人要注意这个问题。

??

??居民小区也要有良好的通风环境。从建筑上讲,塔式住宅对环境通风有利,但其自身通风不是很好,很难做到家家有穿堂风,甚至连对角风都不是很顺。板式住宅的通风条件比塔式住宅要好。在小区建设时,应控制板式住宅的长度,这样可以改善小区环境通风的情况。住宅通风解决得好可以节省能源,而浪费能源同时也会污染环境,会损害生态平衡。

??

??■不应过分强调容积率

??

??“非典”出来之后,伴随着也出现了一些“形而上学”的东西,有些住宅过分强调容积率指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吴观张认为这是不对的,他说,建筑规划设计不应该忘记国情,中国

??

??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我们现在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一个过程,城镇人口在扩大,而城市用地相对而言还是有限的,世界上像美国洛杉矶这样的城市是很少见的,而中国则是地少人多。城市规划是一个科学宏观的表现,城市的容积率,城市的建设密度不是“非典”可以决定的,也不是任何人随意就可以改变的。

??

??一些建筑的朝向、通风、采光等问题就因为过分追求建筑的形式而被忽略,甚至遭到破坏;规划上也有一些“形而上学”的表现,一些住宅小区只关注人均绿化率和绿化面积,却忽视了人在使用中是否方便及小区周边环境的建设问题,一些居住小区中安排的集中绿地不见得适合居民使用。

??

??■国内外好的经验值得借鉴

??

??面对当前“非典”的影响,对于建筑设计特别是住宅设计,人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点各不一样。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晓钟认为,有些是对的,有些似乎过激,一些具体问题还应依据规范而定。且国外好的经验可以被我们所借鉴,如加拿大的工程项目,在挖完地基准备做底板时都要进行消毒,要请专业部门从事这项工作,这之后才能再进行下一个程序的工作。这个程序很好,花钱不多,但能起

??

??到相当的作用。我们没有这个程序,有的项目也没有做底板,这就有可能被污染。日本也研究出了被称做“病宅”的设计,就是在建材使用中增加活性炭的成分,以利于改善使用者的身体健康,而且这还可以长时间地起到作用。据悉,这种活性炭是在中国生产的。

??

??马国馨院士所做的首都新机场公共卫生间就没有门,从而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几率。台湾许多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就没有门,但前提是卫生间的条件要非常好。在我国许多公共场所都应该这样做,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出现。

??

??■不可轻言低层比高层住宅好

??

??“非典”的出现,使人们更加关注居室的通风问题,现在有人提出低层比高层住宅好,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朱嘉禄认为,不要轻言谁比谁好,而一定要结合实际,结合国情来确定

??

??我们的建设方针。前几天参加了一个方案设计投标,分散式的设计得到了普遍的关注,这也是当前建筑设计的一个总的趋势。别人刚从美国考察回来介绍说,美国人现在不愿意进大商场,如果要买东西都尽量到沿街开的小店铺去购买。特别是“非典”出现以后,国内的许多人也都不愿意到有地下室的商场去买东西。从这一点上讲,对建筑设计也有相当的影响。特别是在房地产方面,如果其房间的通风不好,就不能吸引人们去买他们的房子。

??

??从一个角度看,室内隔离是比较重要的。如何在居室内更加合理地分布格局,将住宅单元室内划分得合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设想利用现有

??

??的防火单元来划分隔离单元,如楼梯的分配使用等。在一个大楼内,其中的一层有人员被传染,就可以让同一层的人利用同一部电梯,以减少更多人被传染。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就可以将防疫分区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并进行合理解决,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不单是对“非典”,同时对其他传染性疾病都适用。

??

??网络办公可以提倡,特别是在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可以采取这种办法。日本准备在全国普及这项工作。对这一点,我们的建筑设计应该加以考虑,同时对网络问题加以完善。

??

??■加强规范提高居住水平

??

??前些时候,德国一本杂志报道德国为什么没有出现明星建筑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国在建筑的法律法规上,比美国、比欧洲的许多国家都多许多,各种法规使得建筑师有无所作为之感。文章认为,从整体上讲,德国建筑在世界上是非常先进的,这些法规使得居住者在使用权益上得到了保证。德国现在新建的办公室,其进深都非常浅,这与自然通风、与日照都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差,许多设计还是要听从甲方的意见,这在德国则不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胡越认为,从长远的观点看,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要能够使建筑本身提高水平,而不是搞花架子的表面东西,表面现象对真正提高人们的居住水平是没有用的。

??

??由通风问题使人们想到窗户,我们国家现在的门窗还很落后,这包括设计、制造等各个方面。德国的门窗水平是非常先进的,无论是开启、擦窗,还是通风换气都非常方便,它的开启面积和封闭面积都有规定,各种尺寸都很齐全。

??

??■用平常心去重审安全防灾设计

??

??SARS对国家和城市的教训是多方面的,仅从城市与建筑的技术层面上看,就应重审安全与健康设计的方法论。面对SARS及未来仍有可能出现的灾害,作为城市科技工作者,《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金磊认为,要在安全防灾观念下,从事本质化的安全设计,使所作的空间设计最大可能地具备安康的要求,消除明显的事故诱发的“死角”。不能因为出现了“9·11”事件及SARS事件,就盲目按最大危险极限去修改所有规划设计标准,它不但不现实,也不可能,这种想法本身将使安全减灾设计处于困境。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们要用平常心去重审自己的安全防灾设计意识,事实上想没想到在设计上的反映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建议城市管理及规划设计管理部门应在充分考虑城市防灾综合立法的同时,为设计一个安全健康的城市环境,给建筑师、规划师、工程师们提供条件及空间。所谓提供条件就是要严格限制明明是不安全的选址,明明是有缺陷的危险布局及高密度,最大限度地为城市突发事件提供安全避难的通道。

??

??

??

??                              --《中国建筑资讯网》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3 10: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需要的,谢谢
论坛插件加载方法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如果你在论坛求助问题,并且已经从坛友或者管理的回复中解决了问题,请把帖子标题加上【已解决】;
如何回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坛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加【D豆】,加分不会扣除自己的积分,做一个热心并受欢迎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辽公网安备|晓东CAD家园 ( 辽ICP备15016793号 )

GMT+8, 2024-11-16 22:56 , Processed in 0.448364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